】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關注:檢討反思 港媒促總結抗疫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23-01-28 00:43:47


(圖片來源:香港商報)
  中評社香港1月28日電(記者 盧哲)隨著香港抗疫措施逐步取消,香港復常之路走到最後一程。近日有政府專家建議特區政府仿效當年SARS(非典)結束時的做法,成立獨立委員會檢討、總結抗疫手法的對錯得失。多家港媒27日發表社評表示讚同,認為香港步入後抗疫時期、今年亦是SARS爆發20週年,此時正是總結好抗疫三年來的經驗教訓的成熟時機,特區政府應啟動獨立調查,總結得失,增強未來應對疫情大流行的能力,防患於未然。

  香港《明報》發表社評《前事不忘乃後事之師 疫情獨立檢討此其時》表示,香港步向後抗疫時期,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建議仿效當年SARS結束時的做法,成立獨立委員會,檢討抗疫表現。新冠疫情困擾香港3年,雖然病毒本身的致命度不如SARS,但論抗戰規模、持續時間以至累積死亡人數,比SARS疫潮猶有過之,由前期的封控作戰,到後期走向與病毒共存,抗疫期間種種經驗、教訓與不足,當局有必要好好檢討與反思。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放眼世界,不少國家等都有做“賽後檢討”。香港已經走出泛政治化漩渦,可以更客觀更科學審視抗疫得失,獨立調查開誠布公是合適做法,勝過政府內部自行檢討。

  社評表示,新冠疫情給世人的一大教訓,是病毒變異、感染及傳播,往往出乎意料。無人知道下一次疫症大流行什麼時候出現、致命度有多高,正因如此,當局更需要汲取抗疫教訓,為未來“戰疫”做好準備。社評認為,若說SARS後需要檢討抗疫得失,今次新冠疫情,特區政府更有必要賽後檢討。有別於新加坡有序開放主動尋求與病毒共存,香港是因為去年初不敵第五波疫情,才由封控轉向共存,不同抗疫時期都有不同事情值得檢討,同時亦有一些問題和現象,貫穿於不同時期,需要特區政府好好反思。

  社評指出,Omicron病毒出現之前,香港封控抗疫策略相對成功,惟不代表特區政府抗疫處理無問題,病毒追蹤不到位,加上外防輸入一再因為豁免安排出現漏洞,是前4波疫情爆發的主因,政府不同部門有沒有同舟共濟防疫先行、避免給衛生部門拖後腿,惹人關注;第五波疫情大爆發,特區政府猝不及防,社區隔離設施不足,居家隔離安排姗姗來遲,公營醫療不勝負荷爆煲,院舍爆疫情況更是慘不忍睹,大批長者寒風下在公院外露宿等候治療,恍若身處戰地,當局沒有及早集中醫療力量應付疫情,反而要求院舍接回輕症院友“舍內隔離”,導致全港約千院舍齊齊爆疫。凡此種種都有必要深入檢討,弄清楚失策原因,日後才能避免重蹈覆轍。3年新冠抗疫戰,衛生部門相當落力,防疫記者會長期天天召開,然而特區政府在危機管理、跨部門統籌協作,以至動員執行能力,明顯有不少地方需要改善,新冠疫苗接種問題是一個檢討切入點。穀針經驗得失,當局必須好好總結。

  社評表示,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對抗疫非常重要,世界各地衛生專家在今次疫情中,對此都有深刻體會,然而官民信任問題,往往又與政治問題緊緊扣連,並非一場疫後檢討就可以有效處理。比起政府內部檢討防疫得失,獨立調查開誠布公更勝一籌,正因為後者更能取信於民。官場如流水,唯有正式檢討總結教訓,才能有效保存抗疫記憶,不會因為官員陸續離任而淡忘。SARS疫後獨立調查,促成政府成立衛生防護中心,以及投放更多資源研究傳染病和收集情報,這些舉措對於今次疫情應對非常重要。上任特首林鄭月娥去年3月底曾表示,今次公共衛生危機值得事後全面檢討,她也樂意提供意見。現在檢討時機已經成熟,特區政府應啟動獨立調查,總結得失。

  香港《信報》發表社評《獨立調查抗疫手法 防患未然方為良策》表示,今年適逢沙士(SARS)二十周年,當時特區政府在疫情消退後曾經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檢討。沙士奪命二百九十九人,這次新冠疫情則令染疫市民接近三百萬,死亡人數逾一萬三千,兩相比較,更加顯得這次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檢討的重點是防患於未然,好為下次不知何時來襲的傳染病作出周全準備,以免又是臨急抱佛腳,單是宣傳方面便一塌胡塗。

  社評指出,二十年前的沙士報告早已明文提及:“最容易受感染的群體也許是居住在安老院的長者,報告建議應加強安老院的感染控制安排,包括為員工提供感染控制的培訓,以及改善隔離措施。到診醫生計劃應長期推行。”現實是,新冠疫情的重災區恰恰是安老院舍,死者亦以長者居多。換言之,當時的報告建議沒得到應有的重視,疫情與疫情之間的太平日子堪稱好了傷疤忘了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