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善政分享種瓜甘苦 不忘替青年農民來請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1 00:43:47


花蓮務農的張善政,前後花了三年,終於把南瓜種出來了。(照片:張善政臉書)
  中評社新竹4月21日電(記者 黃文杰)去年5月20日卸下“閣揆”的張善政,到花蓮務農,已經成功種出不錯的蔬果,現在的他聊防病蟲害防治,頭頭是道,“用毛筆人工授粉的南瓜長不圓”,他也不忘替青農爭權益,蔡政府前瞻基礎計劃不見得全部用來軌道建設,只要“軌道建設的零頭就好”,把錢留給青農,更會看到經濟效益。

  新竹清華大學為慶祝創校106年校慶暨在台建校61週年,20日下午舉辦“21世紀與未來-台灣生物經濟高值化”論壇,邀請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李文權、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仲明對談,張善政擔任主持人,清華校長賀陳弘形容張“望之如農,即之也工”,有從農的實務經驗,兼具工程師的邏輯,最適合主持這場工、農科技對談。

  由於主題聚焦在“生物經濟高值化”,與談人提到現在很夯的“植物工場”,張善政說,這是很有意思的實驗,用人造空間去種植大自然的農產品,把植物種在封閉但不是密閉空間,可以透氣進出受到管制,優點沒有病蟲害,缺點是連蜜蜂也進不去。

  提到病蟲害,張善政興致就來,大方分享日前成功種出南瓜,不過是足足花了三年時間。

  第一年飽受果蠅之害,幾乎全軍覆沒,找了當時馬執政的“農委會”陳保基的協助,透過當地農改場,聯繫了當地的青年農民。
 
  他說,對方是網室栽種,自己南瓜園是露天栽種,兩者剛好成為對照組。
 
  張善政因為日照充足,種出來的南瓜色澤鮮艷,不過還是飽受果蠅困擾,但優點是蜜蜂的自然授粉,反觀青農的網室栽種,要靠“租”蜜蜂來授粉,問題是租來的蜜蜂懶惰,只在蜂箱附近授粉,令人苦惱。

  彼此討論過程,有人說可以人工授粉,也就是“拿毛筆點一點”,結果毛筆授粉的南瓜形狀凹凹凸凸、長得很奇怪,賣得不好,不如蜜蜂授粉的渾圓漂亮。
 
  蜜蜂及人工授粉南瓜形狀的差異,讓張善政思考,植物種在人造空間及大自然環境之間的差異。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提到,工研院目前已用調整網目高度的方式,讓會啃食果實的鳥進不來,但蜜蜂卻飛得進來,仍可進行授粉。且以荷蘭的經驗為例,只要環境控制得宜,植物工場的蕃茄產量不只是增加一、二倍,而能增加十倍、二十倍。 

  農科院長李文權表示,目前台灣的農戶平均耕作面積只有0.8公頃,產量再怎麼提升也有限,一定要設法加值,如導入文創、行銷,朝精緻農業發展,且鼓勵年輕人投入農業發展,未來才有希望。 

  話題回到“植物工場”,張善政說,他並非要討論植物工場可行性,要知道許多植物工場設備,成本相對比較高,還在實驗階段,但是只要選定的農作物,好比草莓在植物工場就不用噴農藥,不跟本土農產品競爭,可以取代進口水果,就不會造成排擠。

  離開“行政院”將近一年,實際投入農業耕種,張善政不忘替青年農民來請命。

  他提到,生物經濟的“高值化”,好比植物工場可以繼續努力,也希望8年8800億新台幣的前瞻基礎計劃,可以拿出一些錢來贊助,“不見得全部都用來建設軌道,軌道零頭都可以當植物工場的推動”。

  張善政特別解釋,這不是惡意批評前瞻基礎建設,而是“花錢要看效益”,花前瞻投資給農民會看到效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