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莊錦華:相約兩岸一起努力為子孫留下文化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8 00:34:56


前“客委會副主委”莊錦華,演講內容精彩生動。(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苗栗5月28日電(記者 黃文杰)2017京台農村社區發展交流會27日上午在苗栗造橋熱烈登場,來自兩岸專家學者,總共發表七篇論文及專題演講,擔任開場的前“客委會副主委”莊錦華,深入淺出比較台灣“社區營造”與大陸“特色小鎮”差異,她認為我們擁有五千年歷史,有美麗錦繡山河,到底有沒有好好替子孫留下文化財?相約兩岸一起努力。

  由臺灣農訓協會、臺灣原鄉文化暨社區發展協會、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北京市城郊經濟研究會、北京海峽兩岸社區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台灣村里基層建設促進會、台灣村里長聯誼會協辦,2017京台農村社區發展交流會,上午在苗栗造橋力馬生活工坊舉行,今年主題是探討“面向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社區發展”。
 
  會中邀請兩岸知名學者專家,一起分享農村社區發展的種種面向,其中擔任開場的雲林縣莿桐鄉農會總幹事張鈺萱,以及前“客委會副主委”莊錦華,兩位女講者,兼具美麗與智慧,吸引在場上百位兩岸交流會成員的注目。

  張鈺萱分享主題是“臺灣農村社區再生行動”,光聽題目很無趣,不過本身擔任雲林莿桐鄉農會總幹事的她,述說當初農會怎樣結合當地“孩沙里”輔導,讓外界看到,從休眠中甦醒的社區,就像當地種植的大片花海,一年比一年生動,令人賞心悅目,心花怒放。

  她強調,農會推廣“社區再生”,必須透過活動,與在地社區與土地連結,當年透過花海,灑下愛的種子,得到全台十大花海美名,79位農民拍照花田,讓在地居民有尊榮感,接著“2014七大愛情初體驗”打響名號,後來還有2016年花海空拍。

  張鈺萱說,雲林莿桐也種植稻米與大蒜,結合工作坊的力量,慢慢導入文創產業,還結合歌手發片,發展出說“稻”做“稻”等活動,鼓勵青年回鄉,提高農民收益,蒜頭、稻米以及楊桃商品化與文創化,已經讓“配角”變身“主角”。

  前“客委會副主委”莊錦華,分享是“社區營造vs.特色小鎮”,邀請大家讓我們為子孫留下文化財。
 
  張錦華這幾年,經常受邀到大陸古鎮小城進行輔導或顧問,看到大陸慢慢步上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路,陸續發展出相當有特色的小鎮,真的讓農民共創共富也建立品牌。

  她提醒,大陸發展特色小鎮,似乎是先蓋硬體,再填入產業、人文,跟台灣發展模式剛好顛倒,這種“倒著走”結果有點可惜,因為不容易發展類似台灣的“有機體”。

  張錦華表示,特色小鎮真的不是蓋大房子,“把東西塞進去”,需要給小鎮生命,這有透過工作坊幫忙找到當地人文產業,產業復甦復興,就會有活力,就會是永續發展的小鎮,也是外面遊客最愛來的小鎮。

  她最後以國外旅遊為例,很多國外古鎮居民非常驕傲說,他們已經替自己子孫留下文化財,請問,台灣跟大陸,有沒有替自己子孫留下文化財,我們號稱擁有五千年歷史,擁有美麗的錦繡山河,誠心邀請兩岸相約,為我們子孫留下文化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