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鄭答中評:大灣區建設香港有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17-08-10 00:06:29


林鄭月娥回答記者提問(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記者 徐夢溪)“希望大灣區城市群的經濟能成為全球一個比較重要的灣區經濟”,“三地政府跟發改委已經簽了一個框架協議,下一步就是做一個豐富、全面的發展規劃,成為我們三地政府在粵港澳合作的方針和藍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回答中評社提出的關於其任內對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時做出上述發言。

  就任第二個月伊始,林鄭月娥延續了一貫的“忙碌”風格。剛剛結束了任內出訪東盟後,她隨即又馬不停蹄趕赴北京。在京三天半的行程緊凑高效。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經濟”和“文化”是林鄭月娥此行的關鍵詞,也是現屆政府的三個關鍵詞之一。她在北京先後拜會了包括港澳辦、發改委、中國鐵路總公司、外交部、亞投行、文化部、教育部等十餘個中央部委和相關機構,就三個關鍵詞進行了全面溝通。

  粵港澳大灣區是林鄭月娥此行所談內容的重中之重。此次在北京與各部門機構就合作細節進行交流,是她繼就職當日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之後,針對大灣區建設進行的又一新動作。

  今年兩會期間,“粵港澳大灣區”一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國家的目標是將這一灣區建設成為世界第四大灣區。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與“一帶一路”也緊密相連。

  “接著的工作就是做一個全面落實的具體發展規劃,草擬文本我們都看過數次,還在研究細項。”“我們三地政府和發改委完成商討後,相信會報請中央,中央批准後就成為我們大灣區工作的藍本。”林鄭月娥向媒體闡述了目前大灣區合作的進展情況。

  林鄭月娥告訴中評社記者,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裡面的優勢定位,其實就是香港一直以來的優勢,尤其是在專業服務方面。“我們的金融業能支持配合大灣區的發展,我們的專業服務也是我們的優勢,所以我希望未來就是用一個互補的、錯位發展達致一個共贏的結果。”

  為滿足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發揮金融優勢作用,林鄭月娥在北京還拜會了“一行三會”,並得到四個方面的積極回應。第一是鼓勵內地金融企業在香港成立境外業務的區域總部;第二是促進香港作為一個財資管理的中心;第三是加強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包括已經開通了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最後是讓香港在基建投資項目中,扮演一個風險評估、集資和在法律專業服務方面的角色。

  大灣區非一日建成。當中評社記者問到,她對任內推動大灣區建設的目標時,林鄭月娥說,就是希望大灣區城市群的經濟能成為全球一個比較重要的灣區經濟。大灣區發展潛力很大,但是要三地政府繼續努力,也要得到中央全力的支持。

  “一地兩檢”:香港務實態度 應避免損失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在深化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便利兩地交通首當其衝。眾所矚目的“一地兩檢”方案最近剛剛出爐,在香港議論紛紛。林鄭月娥此番來京也同多部委和機構就此進行了溝通。

  在會見傳媒時,林鄭月娥指出,在這兩個多星期中,香港對“一地兩檢”方案的反應總體比較平靜,絕大部分的香港市民都用務實的態度看待“一地兩檢”的工作。

  她坦言,“我覺得有些工作我們要繼續推進,不要再用一個理由要把工作停下來”,並指出,在不違反、亦可以支持繼續進行一地兩檢的大前提之下,特區政府是很願意去考慮怎樣能夠做一些工作去釋除這些疑慮。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如果不能夠在建築完成之後開通,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不單是營運上的損失,對於香港市民可以早日得到這一種方便,對於我們的商人、企業,在內地居住、讀書、工作的人都是一個損失,所以我相信絕大部分香港市民都不希望見到有這個結果”,林鄭月娥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