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地區意見不受重視 甘文鋒倡擴區會權限
http://www.CRNTT.com   2017-09-25 00:14:12


甘文鋒。(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記者 莊恭誠)新民黨中央委員甘文鋒2015年11月首度當選區議員,回顧近兩年以來的工作,他最大的體會是無力感。他向中評社表示,雖然當選前亦知道,區議員的權力相對有限,區議會畢竟是諮詢架構,但是社會對區議員有不少期望,因為始終區議員絕大部分都經民選產生,區議會的整體民意授權程度甚至較立法會大,亦有更多機會與市民面對面接觸,能夠更直接了解市民的心聲,因此自己作為區議員仍會期望政府官員重視地區意見。

  政府工作與地區意見存落差

  不過甘文鋒指出,很多時候區議員開會討論一些議題,政府部門連出席的代表都不派,只是回覆一封信了事,有時自己會覺得政府只是希望走過場,因為有些議題程序上需要與區議會商討、聽取區議會的意見,所以就派代表出席一下會議,但是政府最終提出的方案卻完全沒有反映出地區的意見。

  甘文鋒續指,這種地方行政層面的合作與磨合不理想的狀況,反映在當遇到希望推動的政策或議題,政府便會派出較高級的官員出席會議解釋,但是否把區議會的意見吸納到政府的方案中則是另一回事;而當遇到不希望做的事,政府就會派出一些較初級的人員出席會議,這時對於區議員的提問往往都以“沒有資料”、“答不到”或“下次再補充”作為回應。

  不僅如此,甘文鋒說在一些議題上,儘管區議員很早就提出希望政府在拿出具體方案前儘早諮詢區議會,但政府往往都只在限期前很短時間——例如一星期,才開始詢問區議員的意見,這時政府心中大多都已對具體方案有腹稿,而且區議員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妥善完成相關研究以及收集市民意見,政府在短時間內亦不太可能再仔細研究如何吸納地區意見。

  甘文鋒承認政府的確有在地區事務上進行可行性研究,但這類研究較多注重數據和技術角度,而非地區的實際情況和民意。他以土地開發為例,指數據和技術角度的可行性研究可以解決整體交通規劃的問題,但某一兩個塞車位置必須要實地觀察過才可了解,而且數據的更新未必能夠緊貼實際情況的轉變。他直言,以這種方式和態度完成一件工作,最終只會令市民感到不滿,政府的方案亦勢必在落實過程中遭到區議員的反對甚至阻撓,因為區議員亦要對市民負責。

  “這是非常大的落差,反映出地區人士想做的事,政府並不是很看重,而政府想做的事,雖然政府派出較高級官員、顯得很重視,但又未必是地區想要的,總體上現時區議會的意見並未受到政府尊重。”甘文鋒說

  程序和效率之間要達到平衡

  談及改善方法,甘文鋒認為加大區議會的權限是其中一個途徑。他建議當局考慮把當年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的一部分權限賦予現在的區議會,而不應把區議員當作“橡皮圖章”。

  甘文鋒指,現時就算是建制派區議員,即使在制度上不具有足夠的權限,但是都不甘於淪為“橡皮圖章”,而是很努力追問政府未能夠交代清楚的事項,如果區議會的權限有所擴展,相信地區和市民的意見可以更好地得到體現。

  被問到是否擔憂“拉布”現象隨著賦權而蔓延到區議會,甘文鋒回應指不太擔心。他說區議會所涉及的事務較偏向民生,相對而言不會有太多出於意識形態的爭拗,如果區議員夠膽在區議會“拉布”,這件事本身會傳得很快,其負面效果亦會很快、很直接地令市民感受到,因為區議會討論的議題往往都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

  政府不同部門在地區工作上各自為政亦是甘文鋒抱怨的一大問題。他提議未來當局賦予民政事務部門更多權限,令其能夠統合地區層面的不同事務,把各部門集合在一起一致處理某一項工作,避免各部門因為只需向上級負責而“各家自掃門前雪”。

  此外,甘文鋒還希望為公務員體系引入關鍵績效指標(KPI)。他指出,現時香港公務員較講求程序公義,凡事都跟足指引去做,似乎只要程序上不出錯就算完成任務,而引入KPI則可推動公務員朝“做到”的方向努力,否則政府工作將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政府也不具備隨需求進行自我修正的功能。

  甘文鋒強調自己並非不認同程序公義,只是訂立程序的其中一大目的也在於保障效率,而非為了程序而程序。他指出,有些建議或許在執行上存在困難,因為不符合既有程序,但是如果最終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就有必要想辦法調整程序,在程序和效率之間尋求最優的平衡,不能因為執行上不符既有程序便放棄去做。

  甘文鋒亦建議政府除了制定政策,更要在事後評估政策實施所帶來的實際效果和民意的反應,不能總是覺得給了一筆錢就等於做到了,閉門造車會導致政府工作與社會期望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