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邱坤良:兩岸文化交流目的性太強或起到反效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5 12:36:33


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台北藝術大學前校長邱坤良。(中評社 黃蔚攝)
  中評社福州10月25日電(記者 黃蔚)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台北藝術大學前校長邱坤良今日在第二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上表示,兩岸雖然同文同種,但所經歷的不同歷史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文化。他還在演講中指出,兩岸文化交流若抱有太強目的性反而很可能起到反效果;無論藍綠執政,大陸都應該在推動兩岸交流的過程中,注重包括中華文化在內的台灣主題文化,才能起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邱坤良說,十七世紀中國東南漢族移民成功在台灣建立漢人社會,使得海峽兩岸文化呈現同文同種的態勢。一九八七年兩岸初接觸,陌生與緊張相伴而生,隨著時間與距離(定點航線)拉近,兩岸由陌生而漸熟稔,初時的緊張關係漸漸消弭。其中,文化交流作為兩岸相互往來的“軟著陸”項目,從官方帶動,民間具體推動,不僅中國官方視為最不具威脅性的“促統”策略,台灣政府亦將文化視為傳遞台灣民主自由價值的體現,也因此,在政治無解的兩岸難題上,文化交流始終扮演著和善大使的角色。

  邱坤良在講話中指出,整體而言,隨著國民黨的重新執政,以及馬政府的一中路線,近年來兩岸藝文交流轉趨活躍,然而隨之而來的藝文交流所潛藏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均有必要做較深入與全面的研究與評估,並就衍生的根本問題設法瞭解、解決、改善;而非一味從藝文論藝,“藝術無國際”或完全從“交流”的正當性,視兩岸藝文交流為理所當然。此因隨著“中國崛起”的態勢,兩岸不論在政治情勢、國家定位、經濟競合、外交關係,乃至文化詮釋、文化實力、文化主體各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均非過去二十餘年開放交流初期所面對的生態環境。

  邱坤良表示,兩岸文化交流二十餘年來,表演藝術方面隨著時空演進,已邁入另一嶄新階段。然而,不論傾斜或合作傾向,交流除了是人民情感聯絡與交誼之外,也涉及相互影響,從過去二十餘年累積迄今,兩岸藝文展演交流對我方藝文界產生的影響,主要反映於藝術創作概念與手法、人才流動或流失趨勢,以及市場開拓或競爭面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