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開煌:兩岸文化分裂危機增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6 00:48:24


台灣銘傳大學教授兼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中評社 黃蔚攝)
  中評社福州10月26日電(記者 黃蔚)台灣銘傳大學教授兼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今日在第二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上表示,特意帶有政治目的地去推進文化交流可能還會適得其反,中國大陸官方若希望付出的努力與收效成正比,則需要不過分強調“同”而忽視“異”,且順應時代發展推出更多前瞻性的文化交流項目。

  楊開煌開篇表示,大陸方面推進閩台交流,強調閩台間關係深厚、本屬一家,這雖然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也需要注意這隻是部份事實,且當我們帶有政治目的去強調推動閩台文化交流的話,其效果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楊開煌說,對台灣而言,歷史的、事實的“同”不等今日也“同”,即使今日也“同”,還是不等於一定要中國大陸,要兩岸統一;何況在台灣以李登輝到民進黨掌的廿年間,有計劃地,推動以分裂台灣和大陸的認同為宗旨的文化、歷史、語言的教育和反中的意識形態宣傳,這一整套細密地“去中國化”的政策,大大改變了台灣青年的價值認同和民族認同,使得台灣分裂意識和主體意識大大抬頭,兩岸文化的分裂危機也大大增強。

  楊開煌認為,中國大陸官方對兩岸文化交流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效不成正比,造成這一狀況的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從文化交流的理論層面來看,中國大陸過度強調兩岸的“同”,以至於閩台文化交流的“異”,因而兩岸文化之“異”,反而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負擔,更成為反對兩岸文化交流者,打擊“同”的有力證據和借口,同時強調兩岸的“同”,也升高了兩岸文化交流的期待,更降低了文化交流的意願與效果,是認真研究兩岸文化之“異”,尤其是閩台文化之“異”,才是化“異”求同之道。

  楊開煌說,“從軟實力層面來看,如果我們認為文化是一種軟實力的話,則文化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其影響力,而影響力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功夫,也是一種“鐵杵磨成針”耐力,所以“文化交流”是一種慢工細活,不能有政績心態,換言之,軟實力不能硬推銷,官方可以訂規則,可以造市場,但是執行層面必須文化人、文化展示者、文化產業者、文化推銷者,才能有創意的交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