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褚靜濤:研究抗戰史 建構兩岸共同歷史記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5 00:35:15


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中評社報道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褚靜濤日前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表示,兩岸應加強對抗日戰爭的研究,可以通過共同搜集、出版史料,共同召開學術研討會等方式,分享史料,共同研究,逐漸達成共識,建構共同的抗戰歷史記憶。
  
  抗日戰爭是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歷次反對外來侵略戰爭取得的第一次徹底勝利,是近代中國由衰敗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對於抗日戰爭的歷史功績和偉大意義,國共兩黨有著相似的看法,目前最主要的分歧是誰領導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褚靜濤表示,兩岸學術界應擱置爭議,建構以中華民族為主體的抗戰史觀。

  人類社會曾經發生的歷史恒定不變。書本上的歷史則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因知識累積和改動、社會環境的變遷,不斷變化。書本上的歷史並不等同於曾經發生的歷史,而是過去歷史的選擇與安排,它的定義與形式受到意識形態的制約。這兩類歷史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學術界的任務就是拉近這兩類歷史的距離。

  褚靜濤表示,對人類歷史的的認識永遠不可能一步到位,特別是抗日戰爭,與現實政治緊密相聯。受限於史觀、史料、史論等多方面的因素,大陸書寫的抗戰史仍有一些不足和缺陷。在閉關鎖國的年代,大陸出版的抗戰史可不顧及台灣地區、海外華人的觀感。但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代,在全球化時代,資訊無遠弗屆,關起門來研究抗戰史、自說自話、閉門造車已經不適應時代潮流。

  隨著大量檔案、論著、論文集的出版,抗日戰爭的基本脈絡已展現在世人面前,回歸正常的學理探討是大勢所趨,從宏觀研究走向微觀研究,從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從理論研究走向實證考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