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四川走親:張桂熙羌繡同胞心兩岸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7 00:39:00


張桂熙當年帶領領36位繡娘,其中30位是殘疾人士,她們通過一針一線,來表達她們對台灣同胞的深情厚誼。(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四川10月27日電(記者 黃文杰)北川羌族非遺傳承人張桂熙接受中評社四川走親採訪團採訪,回憶2014年接到“超級任務”,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要送給台灣八八風災小林村民一份羌繡禮物,立刻率領36位繡娘,其中30人是殘疾人士,整整連趕7天,一針一線,終於完成《兩岸同心 守望相助》羌繡。她們強烈表達對台灣同胞的深厚情誼,也希望有機會能到台灣進行文化交流。

  中評社四川走親採訪團26日下午由省台辦宣傳處處長鄒青、省台辦宣傳處副處長諸永強、綿陽市台辦副主任李軍、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唐麗等人陪同,參觀位於綿陽市北川縣的張桂熙技能大師工作室,實際了解羌繡傳人張桂熙,這裡面還有兩岸濃得化不開的情感。

  張桂熙,北川羌族非遺傳承人、張桂熙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北川羌凰文化產業開發公司董事長等。這些工作當中,最令人尊敬就是四川大地震,基於發展羌繡文化產業,擔當起生產自救和傳承文化的雙重使命,創辦了殘疾人就業創業中心。
  
  綿陽市台辦副主任李軍介紹張桂熙,特別提到《兩岸同心守望相助》羌繡的故事,一旁的張桂熙只是微笑著,但背後因為風災地震,把兩岸同胞的情感,全因為羌繡,連接了起來。

  中評社找到了當年四川大地震倖存的宋琴,當年17歲的她,正值青春年華,一場天搖地動,人生全走樣,當時救難隊以直昇機把人從災區救出,但雙下肢截癱,靠著復建,慢慢走了出來。

  現在的宋琴,在羌繡工作台,仔細認真,一針一線來回刺繡,慢慢把過去缺憾補了回來,她感謝許許多多來自台灣同胞,對災區的關懷,也願意把這份情感,繼續延續下去。

  張桂熙創辦了殘疾人就業中心,並創立了“夢無缺”中國殘疾人事業品牌,一直帶領著北川羌族婦女,透過羌繡的手工技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透過政府的協助,她的技能工作室陸續培訓上萬名繡娘,可以投入生產8000人,這些也都將成為“種子教師”,下到各基地繼續傳承文化。

  張桂熙說,羌繡一年產值6千多萬,數字看似很多,實際仍沒有辦法維持災民的生活,因為好多人的土地流失,被迫搬遷,羌族婦女又多半不識字,只有靠著羌繡來謀生,特別是類似宋琴的殘疾人需要被關懷。

  對於來自台灣的中評社採訪團,張桂熙表達願意到台灣進行文化交流,尤其知道,當年名為“兩岸同心、守望相助”的羌繡,鼓舞了在台灣同樣災民的心,她想繼續鼓舞更多人。

  台灣中評通訊社“四川走親”採訪活動,於10月23日起展開為期八天七夜的走親採訪行程。 

  此次台灣中評通訊社四川走親採訪團由八人組成,包括台灣中評通訊社社長俞雨霖、台灣中評通訊社總編輯林淑玲,成員還包括台灣中評通訊社桃園特派員黃文杰、台灣中評通訊社台南特派員趙家麟、台灣中評通訊社記者吳政峯、台灣中評通訊社記者戴祺修、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蘭忠偉、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范穎薇等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