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潘朝陽:日裔灣生研究很難 李登輝為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24 00:36:43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兼任教授潘朝陽。(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6月24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兼任教授潘朝陽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外傳日本在二戰戰敗後,部分日本人或其後代、即所謂的“灣生”留在台灣經過繁衍,人數達到百萬人。這種說法既無根據,也非事實,其實這些“灣生”在台人數不多,而且他們的後代只要在台灣成長,都會認同以漢文化為主體的台灣,自認是台灣人。

  他指出,有人會想問可不可以做“灣生”人數的研究,可以明確的說,想做這種研究的人只會“曠日廢時”,尤其是都市裡研究很困難,鄉村反而比較容易,但如果真的有,相信也多半會在都市裡生活,李登輝就是典型的例子,不論是李登輝與父親李金龍的長相、李後期的言行,都可以發現,又如辜家的辜寬敏也有日本血統。

  潘朝陽,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曾任台灣師大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主任、台灣師大國際漢學所所長、台灣師大地理學系專任教授。研究專長為地理環境思想、思想的區域研究、文化地理、宗教地理、臺灣地理、中國儒學、臺灣儒學。

  潘朝陽表示,真正的“台獨”是皇民化階級,因為日據時日本的總督、警察、特務培養一批聽話的台灣人,這些人很多是地主,本來沒有那麼“台獨”;國民政府在台實施土地改革政策,包括土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把這些人的土地收回後分給佃農,當時發的債券因為國共內戰都變成廢紙,讓這些既得利益的地主們很不甘心,導致現在主張“台獨”。

  有關在台繁衍出百萬“灣生”的說法,潘朝陽指出,日據時代,日本有些軍人、警察、教員、公務人員到台灣,這些人很多是已經有家庭的;另一種是移民村,二戰期間,日本政府有計劃的進行移民,不只移民到台灣,也移到南美洲巴西;這種移民日本是政府出面、有組織的行為,不像早年唐山到台灣,都是個人移民。日本政府主導的移民,一開始在台灣的西部,建設日本式的村落,日本的房子、神舍、過日本的生活,後來這種移民村在台灣東部比較多,尤其是伐林場或蔗糖廠的附近就會有,二戰之後日本戰敗,這些人幾乎離開台灣返回日本了。

  他說,有一些日本人不想回去,因為回日本一無所有,也不知能做什麼,所以乾脆留在台灣,但這種日本人不多,絕非外界所稱留下20、30幾萬人,隱姓埋名,後來繁衍成幾百萬,這種說法沒根據,也不是事實。

  他表示,當初留下來的日本人之中,有些是嫁給台灣人的日本女人,這些當然會留下來,但為數不多,如果把台灣規畫出小社區的區塊去做調查,就會知道誰是有日本的血統,當地有沒有日本的歷史?有日本文化、日本人這種情形根本不多。

  他舉例,假設去台灣的鄉下村落,一個村落有20戶?裡面有沒有日本人,當地的居民清楚得很;也可以觀察誰家不掃墓,因為每一個家庭都有先主;或是信奉宗教屬於日本佛教派別的,這些在文化生活上的蛛絲馬跡都可以看出來。
  
  潘朝陽說,最重要的情況是除了血統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文化認同。例如日本女人嫁給台灣男人,但台灣的主體文化不是日本文化,所以生下的小孩認同漢文化為主體的台灣,就會自認是台灣人,如果在日本長大,就會自認是日本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