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灣統派新形勢歷史任務
http://www.CRNTT.com   2019-02-08 08:55:17


 
  誠然,台灣統派人數雖然有限,但發出的聲音卻遠大於其總人數比例,例如台灣統派先後就有由“中國統一聯盟”前後兩任主席紀欣和戚嘉林主辦的《觀察》雜誌和《祖國文摘》兩本政論刊物上市,在島內包括誠品、金石堂連鎖店二三百家書店陳列販售,成為島內統派發聲的重要管道,發揮一定的影響力。復因二雜誌邀稿審慎,故其主筆群均屬社會菁英,儼然形成島內統派的言論陣地。

  2、統派存在意義:統派的存在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就如同日據時代台灣有認同中國為祖國的“祖國派”,且台灣同胞內心深處民族感情上視中國為祖國,所以一旦台灣光復的時機來到,水到渠成的完成兩岸統一。然而,台灣統派的重要性,不僅是體現台灣社會有一強烈支持統一的指標性群體,並且要在統一的論述上發聲/引領台灣社會,其中紅統成員是傳承日據時期台灣先賢視中國大陸為祖國的情懷。

  統派作為一指標性群體來說,無論是統一前或統一後,都是統一大業中島內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就現階段的實務面而言,台灣統派可扮演宣傳統一論述的角色和加強理論武裝的角色。

  四、台灣統派的困境

  對台灣統派而言,長久以來是處於非常艱辛的困境。就長期而言,台灣是面臨國府在台灣50年的妖魔化教化及李、扁執政下對大陸的負面宣傳。就短期而言,是現實法律/行政上所衍生的困境,就法律層面而言,“中華民國”的法律猶如兩面刃,民進黨就以“中華民國”的安全為由,以“中華民國”的法律打擊台灣統派,例如整肅新黨三傑等人,製造統一的寒蟬效應。

  1、“統一”成為禁忌: 無可諱言,島內台灣統派面臨最大的困難是“統一”遭到妖魔化後所形成的意識形態阻力。台灣在歷經兩蔣時代四十年的冷戰反共宣傳,將大陸妖魔化,“統一”不但是政治不正確,在戒嚴年代是思想有問題,甚至必須付出入獄坐牢的代價。李登輝執政時,李是打著“國家統一綱領”的旗幟反統一;2008年5月馬英九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兩岸政策強調“不統、不獨、不武”,柔性否定“統一”。陳水扁則是公然以“平等”為由拒統,稱“平等就是平等,不應有某人是中央,而另一人是地方;一位是主人,他人是傭人”,全盤否定統一;故不論是柔性否定或是剛性否定“統一”,李、扁甚至異口同聲抨擊接受“統一”就是出賣台灣,向中共投降。因此,70年來,台灣地區歷屆領導人是如此的否定“統一”,這使“統一”成了政治禁忌。

  2、“中華民國”法令的反威懾: 另一個問題,是“中華民國”的存在,即使是島內藍營群眾,也不乏強烈認同“中華民國”者,他們雖然也支持統一,但受制於“中華民國”治下之思維,難有堅定的統一信念。“中華民國“原本就是中國,孫中山先生不就反覆言必稱中國?但詭譎的是其治下民眾,每遇台獨抨擊賣台/投降,就未能理直氣壯回應。因為,大家出生成長的經驗都是在“中華民國”體制下,至於菁英,不乏其一生榮華與“中華民國”政體連結難以割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