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學者:日本為何不能以德為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8 10:03:36


歷史圖片:日本侵略者瘋狂屠殺中國平民。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日本侵略歷史是留在中國人民身上的傷痕,直接牽動著中國民族感情。若安倍首相含糊其辭地承認將繼承“村山談話”精神,不在承認日本侵略罪責問題上有明確表態,將無法令中國人民滿意。

  本月27日,有兩則互為關聯的報道令我關注:一則是包括德國總統高克在內的多國元首,出席了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紀念活動。一則是美國歷史學者譴責日本干涉美國教科書內容,試圖掩蓋侵略罪責。這兩則報道令我思考並發問:日本為何不能“以德為師”,深刻反省侵略歷史?

  訴諸歷史,日本曾經“以德為師”。日本1889年制定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又稱“明治憲法”),在“權力歸屬”和“預算制定”等涉及國家政治、經濟運作的關鍵問題上,均以德國憲法為藍本。日本走上侵略擴張道路,與此密切相關。但是,1970年12月7日,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的“華沙之跪”,極大地提升了德國的國際形象,贏得了“勃蘭特跪下了,但德國站起來了”的舉世贊譽,使勃蘭特翌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而安倍為何直至2013年4月23日仍聲稱,“‘侵略’的定義在學術乃至國際上都沒有定論”?德國已“迷途知返”,日本為何仍“執迷不悟?

  日本和德國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分道揚鑣”,與法律和教育的明顯反差具有內在關聯。而法律在規定人們“不能怎樣”和“應該怎樣”兩方面,具有最主要和基本功能。

  法律層面,聯邦德國議會在上世紀60年代初即通過決議,取消對於納粹大屠殺罪行的追訴時效限制。自1985年起多次修訂的《德國刑法典》第130條與189條,則將公開否認或辯護納粹大屠殺行為,確立為“刑事犯罪行為”,可處3至5年有期徒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