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費德勒十年回想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31 11:28:58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最後一發,費德勒面無表情的揮臂擊球,帶著強力旋轉的outside-in衝出納達爾力所能及處,全場山呼海嘯,瑞士人一聲獅吼。類似的場景,我看過不下幾十次,讓我站在澳網中心球場,都能模仿出來。沒想到時隔五年,竟會淚流滿面。

  愛上費德勒很容易,網球史上未曾有過這樣的人。第一次看他打球,就被其表演一樣的步法和單反吸引的目不轉睛。彼時我尚不懂計分規則,出於可以理解的面子原因,也從未向人請教。是一場又一場費德勒的比賽,讓我入了網球這項運動的門。

  大學生活開始得近乎突如其來,一下子置身陌生校園,眼前沒有道路、明燈與指引。在野蠻生長的日子裡,不小心拿了費德勒消遣。長江邊四年時光,沒落下費德勒幾乎任何一場比賽,而更早之前的比賽錄像,則在電腦裡反覆播放。他從小打球就那樣,不是長大了才優雅如斯。

  那時常去國外網站找費德勒的消息,網壇名宿對他的評價也爛熟於心。直到約翰·麥肯羅說,“我從沒見過比費德勒更愛網球的人”,才不想再去看評論。對於這個天才球員,人們從不吝溢美之詞。羅德·拉沃爾、比約恩·伯格、桑普拉斯、阿加西……在這串長長的名單上,名宿們甚至不惜拿自己對比,來證明費德勒是歷史最佳。

  心直口快的柳比西奇,在一波又一波讚美中獨樹一幟。他說,我們拼盡全力,就是為了打進決賽,然後輸給那個叫費德勒的人。可能因為真的很迷費德勒,退役之後的柳比西奇,如今進入了他的教練隊伍,在場下比他還緊張。

  我熟悉費德勒的典故。有人叫他奶牛,這是因為2003年他第一次拿到溫網冠軍,瑞士人實在不知如何表達愛意,只好送了頭奶牛。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後來,那頭奶牛死了,瑞士人又送了他一頭。有人叫他山羊,因為在職業生涯的最近幾年裡,網壇始終有人想把他定為“歷史最佳”,Greatest of All Time,合起來正是GOAT,英文單詞山羊。

  時間越久,圍繞他是否歷史最佳的討論越激烈。有人搬出歷史上的記錄,比如羅德·拉沃爾曾兩次完成年度全滿貫,而費德勒從未做到。比如女子網壇的大滿貫歷史記錄是24個,而費德勒此前雖然已有17個大滿貫頭銜,但以他近幾年奪取冠軍頭銜的速度,幾已無望。

  最大的威脅來自苦主納達爾。這個比費德勒小5歲的年輕人,在費德勒冉冉升起的日子裡橫空出世。我記得2005年的邁阿密大師賽決賽,彼時還是五盤三勝制,納達爾穿得如同海盜,無袖T恤,七分褲,左撇子,每次擊球都伴隨著難聽的呻吟,大臂揮過頭頂,跑起來如同野人,眼神似乎想殺掉對方。那場球費德勒最終贏了,但我猜他已然感到寒氣逼人。就在那年法網半決賽,19歲的納達爾擊敗全盛時期的費德勒,並最終捧起冠軍。那是一連串絕望的開始。

  那幾年,技術本已毫無瑕疵的費德勒繼續苦練,成長為真正的紅土高手。惜其生不逢時,那個西班牙鬥牛士簡直是為紅土而生,在尚未結束的職業生涯裡,已經拿到九個法網冠軍,此舉前無古人。

  在很多年裡,我都厭惡納達爾。費德勒似乎陷入了這樣的魔咒,一項又一項的紅土賽事,他都能打入決賽,然後輸給那只蠻牛。有些輸得乾淨利落,有些讓人肝腸寸斷,四五個小時的大戰之後,任由納達爾在球網那端縱情慶祝。偏巧其慶祝動作格外盡情……我對失敗這件事的接受度,真的被納達爾改變不少。

  我們普通人沒有站在中央球場的機會,更不會經歷像費德勒那樣的慘敗。在幾萬人面前功虧一簣,還要面露笑容接過亞軍獎杯,講話感謝所有人,這事簡直無從想象。

  網球選手需要異乎尋常的心理素質。這項看似優雅的運動,每一場比賽都只有自己扛著。不像足球,不像籃球,不像任何一項集體運動,它在讓人窒息的比拼之餘,需要細膩的戰術變化,和強大的心理調節力。如果你看過幾場費納決,就會明白我在說什麼。有太多的分數是關鍵分,拿到不會上天堂,丟了卻可能下地獄,做觀眾都緊張,遑論在場上揮拍如風。

  費德勒長著一張撲克臉,不到勝利那一刻,永遠面無表情。摔拍,咒罵,與人衝突,似乎從來不會發生在他身上。這個以球風優雅著稱的男人,作風同樣優雅。他在場上沉默寡言,場下得體風趣,除了唱歌難聽點,幾乎沒有多少外在缺點。

  但費德勒並非從來如此,他亦生性頑劣。年少時的瑞士人,沒少因脾氣臭吃苦。他總是摔拍,罷練,然後被罰去掃廁所。從他9歲開始,澳大利亞人皮特·卡特成其授業恩師,這個毛躁小子,在精心打磨之下,情緒波動日漸稀少,抗壓能力越發強悍。罕有人匹敵的天賦,終於有了正確的宿主。

  讓人遺憾的是,2002年,在費德勒一飛衝天之際,卡特死於一場南非的車禍。這對費德勒打擊極大。從2005年開始,卡特的父母,每年都會坐在費德勒的包廂裡看澳網,他來承擔所有費用。卡特逝世那年,費德勒一心想拿到戴維斯杯獻給恩師,孰料在一場焦點大戰中,輸給巔峰時期的休伊特。自那之後,費德勒對休伊特十五連勝。

  然而瑞士人終究是血肉之軀。2009年春節期間,費德勒剛從噩夢般的2008年蘇醒過來。那一年,他受困於單核細胞增多症,狀態急劇下滑,直到過了夏天才勉強拿下美網冠軍,保持了連年大滿貫紀錄。帶著極佳的身體狀態和一顆冠軍的心,他一路砍瓜切菜,打入澳網決賽,發現納達爾也掙扎著來了。

  完美的復仇時機。之前那年,納達爾剛從費德勒的後花園中搶來溫網冠軍。在草地賽場上,費德勒是當之無愧的史上最佳。20歲那年,扎著辮子、一幅殺馬特造型的費德勒,就在溫網擊敗了七屆冠軍得主皮特·桑普拉斯,此後藍天草地白衣,溫網迎來最美妙的視覺觀感,瑞士人迄今也拿到七個冠軍。可是那年,納達爾不但死死守住法網,還奪走了溫網。

  恰好,費德勒在硬地上也幾乎是歷史最佳,對納達爾頗有勝算。

  那場五盤大戰的很多細節我還記得,永不知疲倦的納達爾很多次跑出了鏡頭外,然後伴著呻吟,球以奇異的弧線飛回場內。這個眼中似乎只有勝利沒有美感的年輕人,如一頭野獸,在墨爾本公園打出無數的正手上旋球,死死壓住費德勒的單手反拍。造物主一定很想跟瑞士人開這個玩笑,他的單反優雅無雙,最大的對手卻是個左撇子,還特意練出最為暴力的上旋球,單反的靈活受制於力量的壓迫,相生相克莫過於此。在慢節奏的紅土地上,費德勒不得不用單反去接那些裹著紅土的上旋球,經常像個新手一樣,把球打到天上去。

  墨爾本奇熱無比,觀眾坐在場裡都受不了,費納決卻不可能一蹴而就。那次五盤大戰,兩人各懷心事,幾乎發揮到了極致。最終,納達爾跪地慶祝,費德勒坐在場邊木然無聲。

  他終究沒能忍住,神壇之上的費德勒,似乎一下跌落凡間,趴在羅德·拉沃爾肩上痛哭。面對幾萬觀眾,他剛準備敷衍幾句獲獎感言,淚水便決了堤。一開口,說出的話變成了“God, it’s killing me……”

  如果有費德勒球迷不願回憶的一個瞬間,定為此刻。納達爾摟住費德勒肩頭,輕聲安慰,但結束後他就對記者說,羅傑需要在失利的時候也做一個紳士。一時間,似乎一個黃金時代真的過去了,人們忙不迭的開始懷念。

  看球這麼多年,最大的啟示之一是,永遠不要低估一顆冠軍的心。這句大俗話,一次又一次在費德勒身上顯靈。2009就是這樣的年份,那年夏初,費德勒再次拼盡全力,打入法網決賽,發現納達爾並不在。瑞士人的大滿貫拼圖中,多年來獨缺法網,這是橫亘在他歷史地位前的一塊巨石,上面站著西班牙鬥牛士。誰也沒想到,人高馬大的瑞典人索德林,讓納達爾在法網首嘗敗績。

  一切順理成章,那個年代,在法網沒有其他人能讓費德勒吃敗仗。我清晰記得在宿舍裡,HP電腦放在對著門口的桌上,風扇轟鳴,視頻網站如抽絲剝繭,費德勒直落三盤拿下比賽。那是他最醜的一次,以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跪在場上,打著滾哭。

  隨後他回到溫布頓,與好友安迪·羅迪克大戰四個多小時,第五盤打到16:14的局分,印象中每個人都發了50多個ace球。然後,他抱起了溫網冠軍獎杯,羅迪克毫無意外地哭了,職業網壇壓力巨大。沒過多久,29歲的羅迪克退役,他曾是我在網壇最喜歡的人之一。這次澳網一結束,羅迪克就發了條推特:“大家都消停吧。半年不打比賽,一回來就贏……真是難以置信。恭喜我的朋友費德勒。”

  羅迪克所說的,是去年費德勒經歷了成名之後第一次長長的休賽期。這讓人難以置信,他的身體像一塊瑞士手表,始終值得信賴。他獨享的網壇記錄中有一項,是連續參加65個大滿貫,這意味著接近17年的時間。任何時代,都沒有人做到過。他在名利場看似風光,其實克制的如同苦行僧。

  跟羅迪克一樣,與費德勒同時代的頂尖選手,早已退出歷史舞台,有些甚至只堅持到不足30歲。過去這些年裡,他見識過桑普拉斯、阿加西的時代,見識過薩芬、羅迪克、休伊特的巔峰,見識過德約科維奇、穆雷的統治,見識過德爾波特羅、特鬆加等一眾中堅力量的壓迫,見證過拉奧尼奇、迪米特洛夫等新生代的崛起,一路走來,似乎真的只有納達爾陪伴,還比他小了足足5歲。而納達爾在過去幾年間,動輒整年大傷。

  哦對了,2009年那次溫網是費德勒第15個大滿貫錦標,從此超越桑普拉斯,獨霸男子網壇歷史第一。他獨享的歷史記錄,還包括打入28次大滿貫決賽,和302周的世界第一排名。因為家底太厚,如今斯人只要出場,就可能是新的紀錄。

  如果世上有完美之人,費德勒可能是最為接近的之一。一頭卷毛,高大帥氣,瑞士國籍,球風極其優雅,場下毫無污點,四次勞倫斯最佳男運動員,網球史上最佳,父母全世界跟著看球,打完比賽就去陪老婆,就連生娃都是一對雙胞胎女兒,一對雙胞胎兒子……

  澳網頒獎典禮上,費德勒轉身對納達爾說,“請繼續像這樣打下去吧,拉法,網球需要你”。這是對共同體的責任。男子網壇也需要費德勒,他和納達爾在全球的號召力,成為今時今日網球運動地位的重要保障。費德勒之於網球,就像喬丹之於籃球,泰格伍茲之於高爾夫那樣,讓這項運動在世界範圍內廣受尊重。

  可能正因如此,費德勒深受愛戴。有朋友看完這次澳網後說,怎麼感覺像在打主場。其實在我看球的日子裡,他在全世界幾乎任何一片球場都是主場。即便在倫敦面對穆雷,在紐約面對羅迪克,在巴黎面對特鬆加,在墨爾本面對秀伊特,支持聲也不會少。

  費德勒當然不完美,完美只是大眾媒介喜歡的一個形象。做媒體越久,越理解這一點。比如輸球之後,他喜歡為自己找借口,而納達爾似乎永遠不會,這讓我看到他性格中難以坦然接受失敗的一面。但他始終是一股向上的力量。2009年的澳網決賽,與2017年的澳網決賽,相隔八年,除了費德勒更多的皺紋,和納達爾更稀疏的頭髮,幾乎毫無區別。巔峰對決,妙在毫厘之間,那些充滿想象力的動作,遠不是今日總在底線纏鬥的力量型選手所能為,那代表著天賦、創造力和對這項運動真正的愛。

  正是這股力量始終鼓勵人向前。我愛批判,眼中少有偶像,但十幾歲喜歡上費德勒之後,發現並無改旗易幟的必要。他號稱天賦絕倫,但來自全世界的粉絲、記者,無所不用其極的把他私下裡的訓練,對自己生活的苛刻規範傳到網上,一個巨星是沒有隱私的,他生命的每一天,都在為網球呼吸。無數次當我堅持不下去,會想起那些盤末點與賽末點,全世界成千上萬人注視之下,他面無表情擊垮的對手,與承受的重擊。即便輸得再慘,第二天他也能一臉嘚瑟的說,感覺自己身體極佳,能贏下新的冠軍。我熱愛這樣的天性樂觀。


  幾年前去上海看過他,趕在第一個衝到了訓練場,看著他跟瓦林卡走進來,坐在離兩米之外。訓練完,才意識到他想給大家簽名,情急之下把隨身帶的iPad遞了出去。這個iPad沒再充過電,成為費德勒專屬。

  過去許多年,每次奪得重大冠軍,費德勒都跪地慶祝,一看就經過了精心設計。過去四年半,他沒再奪過大滿貫,人們這次是真的相信了,一個費德勒的時代已經過去。即便許多鐵杆粉絲,也總說只要他還在打球就已心滿意足。然而最偉大的是一顆冠軍的心,他的步伐和擊球不再只靠天賦,而是對天賦十幾年如一日的無限珍惜。這位賽會17號種子的第18冠,是會寫在體育史上的奇跡。

  但最後奪冠那個瞬間,他跳了起來,沒有跪下。



(來源:人民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