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少數民族古籍珍品在國博展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6 10:37:29


彝文古籍《百樂書》(圖片來源:光明網)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記錄納西族三大古典史詩之一的東巴文古籍《創世經》、迄今發現的抄寫年代最早的彝文古籍《六部經書》(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李芳抄本)、壯族學習漢字的工具書《三千書》(清抄本)、現存年代較早的西雙版納老傣文貝葉寫本《大藏經》(清代貝葉經)、我國刊行的第一部大型滿漢語文詞典《大清全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京都宛羽齋刻本)……7月25日,“民族遺珍 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全國巡展(北京站)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古籍珍品首次在國家最高級別藝術殿堂大規模集中展示。

  本次展覽共展出涵蓋18種民族古文字的178件少數民族古籍原件,年代最早為隋唐時期,最晚為清代末期。這些古籍基本都列入了國務院頒布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獻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近距離領略獨特文化魅力

  中國少數民族古籍,是指少數民族在歷史上形成的文獻典籍、碑刻銘文和口傳資料等。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法律、歷史、宗教、軍事、文學、藝術、語言文字、地理、天文歷算、醫學等領域。與漢文古籍相比,少數民族古籍文種更加豐富,多達20多種;內容更加廣泛,種類更加多樣;載體更加特別,除了傳統的紙張,還有竹簡、布帛、獸皮、貝葉、金石、木質、口耳相傳等。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少數民族古籍真實而生動地記錄了少數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蘊含著少數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想象力、創造力,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它在長期的傳播交流過程中,發揮了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和社會功能。”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李曉東表示。

  作為全國巡展的最後一站,此次北京站巡展精選了少數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和保護成果,讓觀眾近距離領略了少數民族古籍特有的文化魅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