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奇宕高古:八大山人書法與市場行情
http://www.CRNTT.com   2017-10-04 10:31:39


(來源:中國書畫網)
  中評社北京10月4日電/在四僧中,論書法當屬八大山人第一,他肅穆高古的書法對他的繪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近代黃賓虹曾提出八大“書一畫二”之說,似八大這樣書畫雙絕的巨匠是十分罕見的。

  八大山人(1626—1705),又名朱耷。目前所能見到的八大最早書跡為順治十六年(1659)34歲時所繪《傳綮寫生册》,有楷、隸、行、章草四體,楷書乃明顯歐陽詢面目,法度森嚴。康熙十三年(1674),八大49歲時僧友黃安平為其畫《個山小像》,八大在上自題6處,篆、隸、楷、行、草五體俱全,行書宗董其昌,楷則效法黃庭堅。現藏上海博物館的《行書劉伶酒德頌卷》乃仿黃山谷書,劍拔弩張,方筆出鋒,功力深厚。從上述3件作品可以看出,八大早期受歐陽詢、黃庭堅、董其昌三家影響最大,頗得神韵。八大山人50歲前後時期的書法主要受董其昌的影響,從王方宇舊藏《個山傳綮題畫詩軸》(1671)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梅花圖册》(1677)可以看得很明顯,筆法和章法與董其昌都非常神似。

  從1684年寫的行楷《內景經》開始,八大山人的書風就開始逐漸變化,已經徹底擺脫了董其昌的束縛,開始向鐘繇一路的書法尋求變法,《黃庭經》也是這一時期的作品。他59歲所繪《個山雜畫册》,應該是研究八大書風變法前的重要之作,不僅是最早出現“八大山人”印章的作品,該册的題畫詩已經明顯是八大山人個人書風,結字與韵致開始有所變化。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草書《盧鴻詩册》,融今草、章草於一體,是八大書法過渡期的典型書風。康熙二十七年(1688)寫的兩件作品《為鏡秋詩書册》和行草《西園雅集卷》,顯示八大山人的書法已經變法初具成功,但此時的書法還以飄逸為主,還沒有晚年的靜穆和遲澀。

  筆者以為,1692年是八大山人晚年書法的真正開始,該年的《行書千字文》,1694年的《安晚册》,1695年的《行書禹王碑文卷》,1696年的行草《桃花源記卷》,都是八大晚年書法的精品。八大60歲以前的書法之作保留下來的不多,60歲以後“八大體”風格逐漸成形後,其書作漸多起來。目前可見的他的書跡大多是這一時期(60至80歲)所作,許多書法散見於畫册、畫卷、畫軸中,不少作品往往半書半畫,並因書之奇偉而大為增色,畫荷長卷《河上花圖》,書法更是洋洋灑灑數百言。真正能代表其書法藝術成就的,是晚年變化後用筆圓健、結體奇宕、意態從容的“八大體”行草書。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