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刻字藝術需“傳、幫、帶” 得意不能忘形
http://www.CRNTT.com   2017-12-27 17:10:56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經過近30年的發展,現代刻字已經成為一種具有自己風格的獨立的藝術形式。當然,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刻字作品雷同、可讀性不強等問題。針對這些大家關注的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書法家協會刻字研究會沈岩鬆秘書長。

  得意不能忘形

  現代刻字在我國大概有30多年歷史,總體而言,既有對傳統刻字的傳承,又有新的實破。所謂傳承,即中國現代刻字的精神氣質延續了傳統書法的文化底蘊。

  沈岩鬆表示,這是一個傳統和創新並存的時代,也是一個兼容的時代,傳統刻字更多保留的是墨跡的複制,工藝性相對強些,而且大部分是書刻分離的,這是傳統刻字與現代刻字的一個最大區別。現代刻字強調的是書刻創作合一,除了保留書法的元素,還加入現代元素,主要特點一是文字書法的適度變形,使得視覺衝擊力增強。二是版面構成,滲入現代設計理念,也具藝術虛實疏密、強弱對比關係。三是利用木板肌理效果,與文字融為一體,構成整體效果。四是色彩的運用,也是區別傳統刻字的重要標誌。傳統刻字基本是單色的,而現代刻字,融入美術色彩,使得欣賞效果更豐富。現代刻字加入了構成的理念,包括版面設計、文字適度變形、叠加、色彩的使用,使其與傳統刻字拉開了距離。也就是說,現代刻字具有平面構成、立體構成以及色彩構成的元素。現代刻字是傳統刻字延伸出來的一個跟隨時代的藝術創作品類,並不是取代傳統刻字的一種創作模式。

  “書寫性的原則不能丟棄,不能捨棄優秀書法傳統,也不能照搬書法,關鍵在於把握好繼承傳統與個性創新的‘度’,得意而不能忘形。”中國現代刻字藝術,應該更多地去關注或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價值,這也是現代刻字與傳統書法在精神方面的一致之處。

  交流打破“地域風格”

  1991年中國書協成立了刻字委員會,組織協調全國現代刻字創作、展覽以及國際間交流。為培養現代刻字作者,各協會組織開展各類培訓班,在初級階段,作品往往會呈現出雷同、相像的情況。“在前幾年的刻字藝術展中,我們能看到很多作品表現出濃厚的地域面貌,如福建、黑龍江、天津、山東等,福建作者的作品往往為少字作品居多,將字的本意延伸,如川,會有河流等的意向,達到衝擊力強的效果;黑龍江的作者追求直刻效果,字多而筆畫粗細變化少來達到和諧主體的構成效果。”在沈岩鬆看來,地域風格的形成是自然發展的結果,隨著信息的交流,展覽的互動,地域風格以及各省常年舉辦現代刻字的展覽,已發生很大變化,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

  需要前浪帶後浪

  在很多場合,我們可以聽到這樣的一個論調:作者參與刻字藝術是在走一條捷徑。在沈岩鬆看來,這個情況確實有存在,但不是現象!有些作者多年來投稿書法作品卻沒有入選,如果投刻字作品會不會相對容易些,這個問題也要從幾個方面來看。“就目前來看,刻字藝術的群眾基礎還不夠普遍,人數少,在參與各類刻字展覽時,有經驗的作者創作的作品更容易獲獎或入展。”另一個方面,由於社會上有些人對刻字藝術存在偏見,不少優秀的作者不再繼續刻字藝術的創作,造成人才的青黃不接。“這就需要我們各級書協刻字委員會努力地去培養年輕一代的作者,不遺餘力地培養新作者基礎性的內容,對更深層次的探討和研究更需要我們的老作者‘前浪帶後浪’,更需要社會對它的包容,讓其能在實踐中得到成長,探索發展之路”。

  (來源:美術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