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二月二習俗有何寓意 專家詳解"龍抬頭"
http://www.CRNTT.com   2019-03-08 12:27:42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3月8日,農曆“二月二”,民間俗稱“龍抬頭”的日子,標誌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麼,“龍抬頭”的說法源自哪裡?一些習俗有何寓意?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龍,作為炎黃子孫的精神圖騰,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古人認為,負責行雲布雨的龍和其他動物一樣也是要蟄伏的,“聞雷聲而動”“春分登天”可以看成是“龍抬頭”一說的原始。

  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氣溫回升,大地解凍,很多地方特別是北方地區開始降雨,為不失農時,“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在春耕將始之時,敬龍祈雨,目的是盼望五穀豐登。

  從天文學上來說,我國古代用28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並劃分為東西南北4宮,東宮7宿由30顆恒星組成,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青龍。每到春分後黃昏時,青龍七宿中的兩顆“龍角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其餘各星組成的龍身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猶如“龍抬頭”。

  “二月二”這天,我國民間有“理髮”“舞龍”等習俗。羅澍偉表示,過“二月二”的習俗,約從元代開始,形成於北方城鄉地區。元人熊夢祥《析津志》記載元大都風俗,已有“二月二,謂之龍抬頭”之說。明代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說:“都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面攤煎餅。熏床炕,令百蟲不生。”

  清代男子薙發,但正月有不動刀的“禁忌”,因此,一到“二月二”,皆“於是日櫛薙,蓋取‘龍抬頭’之意”。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如是說。如今,連女士也在這天美發了。在“二月二”,人們紛紛走進理髮店,重塑髮型,為的是讓自己鴻運當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2016年3月10日,當日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河南省溫縣許多理髮店生意紅火。

  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的飲食也多用“龍”來命名,食餅謂之“龍鱗餅”,食面謂之“龍須面”,吃水餃為“吃龍牙”,吃餛飩為“吃龍眼”,吃油炸糕為“吃龍膽”,吃麻花為“啃龍骨”,吃米飯為“吃龍子”。

  3月8日,不僅“龍抬頭”,也是“三八”婦女節。羅澍偉介紹說,“二月二”這天,民間有不少習俗和女性有關,較普遍的是婦女不准動針線,“恐傷龍目”;有的地方,婦女不能洗衣服,怕傷“龍皮”。而北方的一些地區,還有在“二月二”接已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習俗,所謂“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

  (來源: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