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舉辦“饒宗頤的故事”專題比賽
http://www.CRNTT.com   2019-05-29 09:38:05


主辦方28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簡介會。(中評社記者攝)
主辦方28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簡介會。(中評社記者攝)
饒宗頤教授是享譽中外的國學大師。(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大學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與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聯合策劃的“饒宗頤的故事”展覽,將於2019年11月27日至2020年2月17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主辦方28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簡介會。

  饒宗頤的女兒、饒學聯匯創會會長饒清芬表示,希望學生通過展覽及參賽過程,將父親“求真、求正、求是”的治學精神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傳承下去。

  為配合是次展覽,加深年青人對饒宗頤教授的認識,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及饒學聯匯舉辦全港中學生“饒宗頤的故事”展覽專題報告比賽,是次活動獲饒宗頤學術館之友及饒學研究基金贊助,並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潮屬社團總會、香港教育城、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佛教聯合會支持。

  比賽以“饒宗頤的故事”為主題,由5月28日開始,至明年7月5日截止收件,參賽以學校為單位,每個學校可選出一組初中組(中一至中三學生)及一組高中組(中四至中六學生),每組由2至3名同學組成,並提交一份展覽專題報告,以文字或短片形式呈現對饒宗頤人生故事的理解與感悟。

  比賽設冠、亞、季軍,獎金分別為6萬港元、4.5萬港元及3萬港元。另有優異獎20組,可獲獎學金3000港元。

  為幫助學生了解饒宗頤其人,28日簡介會有多位講者從其對西方漢學界的貢獻、古琴學研究、敦煌學研究等多方面介紹饒宗頤的人生歷程及學術研究。

  饒清芬表示,關於饒宗頤的展覽已做過多次,這次作為其去世一年的紀念展,期望以較為特殊的形式展現,因此便想到以“饒宗頤的故事”作為主題,真正做到如饒宗頤所想的“擴張自己的精神輻射”。

  香港電台《傑出華人系列:饒宗頤》編導及監制鄭惠芳曾於2000年至2003年期間訪問饒宗頤。鄭惠芳表示,“生在現代的古代人”是饒宗頤留給她的第一印象。中學時期家道中落,饒宗頤便輟學,在家自學,“他沉溺於一個自給自足的古籍世界”。

  談及香港文化,“沙漠”這一標簽如影隨形很多年。饒宗頤卻不認同,“綠洲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他說自己就是其中一個綠洲。在那輯人物專題節目中,鄭惠芳以兩句話概述饒宗頤對香港文化的貢獻:“在香港打開面對世界的窗口,踏上融合中西文化的道路”。

  幾年接觸里,鄭惠芳發覺在幽默健談的饒宗頤身上同時兼具一種“學者的孤獨感”,他又享受這種孤獨,這種孤獨令他撇除俗世雜音專注書本,從而養成一種自我獨立的精神,以實證科學理念研究文化。在饒宗頤眼中,做人或做學問,孤獨和獨立均缺一不可。

  這種“求真、求正、求是”的治學精神正是饒宗頤的女兒、饒學聯匯創會會長饒清芬希望傳遞給參賽學生的。她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學生可通過展覽了解父親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及尊重。

  活動目標如下:

  鼓勵年青人認識饒宗頤教授在學術、藝術、教育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貢獻;
  推動年青人了解、接觸和欣賞中國傳統文化;
  鼓勵年青人發揮創意思維。

  饒宗頤教授是享譽中外的國學大師,曾任教於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新加坡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等,是國際知名學者,亦曾於海內外各地的國家級博物館或藝術館舉行個展。饒教授的學藝成就與香港文化發展與交流息息相關,是次活動希望年青人透過認識饒教授的人生故事,了解香港如何成就一位國學大師,也鼓勵大家從他的藝術創作中學會欣賞中國傳統文化。

  比賽主題

  參賽學校須參觀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饒宗頤的故事”展覽,亦可參與相關的講座和活動,以蒐集和認識饒教授的故事。參賽學校也可透過相關的學術、藝術機構之網站或出版刊物蒐集有關資料。

  比賽規則

  參賽以學校為單位,可於初中組(全港中一至中三學生)及高中組(全港中四至中六學生)各提交一份展覽專題報告。
  每組由二至三名學生組成,報告可以中文或英文提交。
  參賽學校須填妥遞交作品表格報名,並於截止日期前以郵寄或網上遞交作品。
  主辦機構有權以觸犯比賽規則或其他理由,取消任何人士的參賽資格。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