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文壇二少對台銀幕:作品成色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5 10:50:53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一時瑜亮”這句成語大家都熟悉,表的是三國時周瑜和諸葛亮兩位青年才俊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的故事。其實這樣聲名在外旗鼓相當的對手,從古至今在文藝界更常見,比如詩界有李杜、小李杜,屬文有韓愈柳宗元,作詞則推柳郎中與蘇學士。南宋俞文豹《吹劍錄》載,善歌者當蘇軾面評二人作品:“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卓板,唱‘大江東去’。”形象生動地摹狀了兩人風格的差異,也並沒有輕率地捧蘇抑柳,令蘇東坡都不禁莞爾。
  
  像前述同一門類裡成就卓越、地位高超的藝術家,總免不了要被人拿來比較,特別是作品幾乎同時和觀眾見面時。在表演藝術領域,這種情況被稱為“打對台”或者“唱對台戲”。早年間,鄉民看戲要趕集逢社,就如魯迅作品《社戲》裡形容一般。所謂山不轉路轉,這類下鎮集巡回演出的草台班子難免會有兩家“撞戲”的情況。

  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同行間總要有個照應,錯開開戲的時間空間,互相留口飯吃,所謂“相跟相,隔一丈”的便是。不過倘若其中一班不懂規矩,或者緊鄰的兩家本主有宿怨,同時請了戲班,那就難免出現“唱對台戲”的情況。兩下鑼鼓場面齊鳴,來往人群頭暈眼花,莫衷一是,最終哪家也唱不好,觀眾誰也聽不清。“唱對台戲”引申義為故意作對,大致就是從此處來的。

  清末民初,京戲是老北京的主流藝術欣賞和休閑娛樂形式,前門外大栅欄左近戲樓劇院一度星羅棋布,有名的三慶戲院便與慶樂戲院門對門。產業如此密集,同時開演的情況在所難免。不過同行之間仍會注意,名演員領銜、刻意做大規模宣傳推廣的演出一般不會安排同期開戲,也有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和氣生財的意思在。

  話雖如此,“角兒”們仍不免在擁躉的支持、資方的慫恿或爭勝心驅使下,有意或無意地打對台。比如以前提過的梅蘭芳先生和程硯秋先生,兩位雖有師徒情誼,也在京滬各有一次打對台的經歷。幸好打對台不是打擂台,雖然在藝術上暗中叫勁兒,兩位大師的和氣還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