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曝于謙祠成會所 連夜轉移煤氣罐和餐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1 16:37:49


半空俯視小院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位於長安街邊上的市級文保單位於謙祠久未開放,有媒體報道稱,其西半部分疑似開起了“私人會所”。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于謙祠實地探訪,發現這裡大門緊閉,敲門無人應答。然而在夜幕降臨後,幾名不明身份的人卻從院裡搬出煤氣罐、食用油、餐具等物,連夜裝車轉移。

  疑問:一座四合院兩個門牌號

  于謙祠在1984年成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被稱為長安街東西中軸線上僅存的一座四合院。于謙祠三面被高樓環繞,只有北面緊靠長安街,2003年進行整修後,至今沒有開放。有媒體稱,于謙祠裡疑似開起了私人會所。昨天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于謙祠。這座四合院有兩個門牌號,一個是西裱褙胡同23號,掛著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一個是西裱褙胡同甲23號,門前沒有任何牌子,門上裝了門鈴,門口還裝了攝像頭。兩個門都是緊閉謝客。

  “這裡不開放,裡面什麼都沒有。”旁邊停車場的一位保安說,于謙祠是23號,而甲23號則不知道是幹嗎的。兩個院子中間有道墻隔開,不是通著的。記者看到,于謙祠大門從外面上了鎖,從門縫向內看去,祠堂裡面是空的,墻角還立著掃帚和滅火器。保安介紹,旁邊銀行的保潔會一周過來幾次打掃衛生,現在棗熟了,還有人進去打棗,他也曾進去摘過香椿。至於西面的甲23號,他沒進去過,“聽人說是會所。”

  記者又來到掛著西裱褙胡同甲23號的門前,記者看到,這扇門是從裡面鎖的,按門鈴、敲門均無人應答。記者來到緊鄰甲23號的一個自行車棚,裡面的人表示,這是一個會所。“據說是內部招待用的。”

  蹊蹺:連夜轉移煤氣罐和餐具

  記者隨後來到附近的一座高樓俯瞰于謙祠,記者看到,甲23號院內有亭子,還有類似露天茶座的涼棚,房頂上有至少3台空調外機,顯然是有人在使用這個院子。然而,記者並未看到院內有人出入。

  夜幕降臨,甲23號院內一直沒有動靜。直到晚上10時許,裡面才忙碌起來,記者看到,甲23號院內有四五個人在不停地往外搬運東西。記者下樓發現,甲23號門口停了一輛面包車,車上裝著兩個大煤氣罐。不一會兒,又有人出來搬著成箱的餐具往上車裝,這些人並未透露自己的身份。

  文委回應:甲23號不是文保單位

  難道于謙祠裡真有人開私人會所?今天上午,東城區文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西裱褙胡同23號和甲23號雖然是風格相同的建築,但卻是兩個院子。于謙祠只是西裱褙胡同23號,甲23號不是于謙祠,也不是文保單位。

  該負責人介紹,甲23號的產權屬於文物部門,一家單位在這裡辦公。“他們多次找文委想做經營,我們拒絕了。因此,甲23號院無營業執照,更談不上是會所。我們堅決不允許這兩個院子做任何經營。”

  該負責人還介紹,東城文委正在研究于謙祠的布展問題,以便盡早向市民開放。

  (來源:《北京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