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風刮地:一個治癒心靈的人文藝術咖啡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30 02:10:12


  中評社高雄1月30日電(記者 林艷 郭至君 黃蔚)憑欄俯瞰,隘寮溪在山下的大回轉盡收眼底,這是一個可以瞭望山嵐、放逐心性的地方。昨天下午,繞過幾道山路,記者終於來到了這個具有治癒心靈之稱的人文藝術咖啡館,風刮地-秋月的店。

  風刮地位於屏東縣以排灣族為主要居民的山地門鄉,店主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台灣當代藝術家撒古流,被認為是台灣少數民族藝術創作群體的領導人物,多年來一直在部落文化復興運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因為記者探訪撒古流的這一天恰好是風刮地-秋月的店月休日,所以在店裡只見到了撒古流和他的兒子二人。撒古流告訴中評社記者,若是平日,幾乎每張桌子都會坐滿遠道而來的客人。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客人慕名而來?當記者走進這個懸掛在山間一處崖壁之上的咖啡館裡時,為撒古流如此這般取法當地大自然的靈感設計所震撼和感動,不禁感歎“原住民真是天生的藝術家”。

  令記者印象深刻的是,由兩隻老鷹翅膀相結合而成的特殊屋頂設計,邊緣下是垂尖尖的老鷹頭,正下方對著水池畔的那尊小小雕塑,一位勇士揹著小北鼻,高舉雙手向天企求賜福。除此以外,店內的所有都取自原生態的素材,比如以漂流木、廢鐵、石材等打造成裝置藝品,幾乎每一張桌子都有自己的雕塑特色。

  坐在山上如此充滿藝術和原住民風情的半露天咖啡館,吹著細微的風。記者充滿好奇地詢問撒古流,當時為何會想要在這裡開這麼一間咖啡館?他說,其實是因為太太的關係。原本這是撒古流的藝術工作室,但太太發現如果要靠單純賣藝術品謀生並非易事。且不說每次創作一件藝術品的耗時程度,要賣出一件藝術品的時間更是難以預估。於是,太太向撒古流提出了將畫室改為咖啡館的想法。對於愛藝術如生命的撒古流,要把藝術加入濃濃的商業氣息,這著實令其心生矛盾。經過一番掙扎思索後,他決定聽從太太的想法,將畫室改為咖啡館,並以太太的名字取了此名,風刮地-秋月的店。在一邊藝術創作一邊賣咖啡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作品因為咖啡館的開設也更加受到客人的喜愛和歡迎,這也讓其漸漸悟出了一個道理,即藝術要融入生活,和大眾分享藝術創作的樂趣,而不是孤帆自賞。

  有人說,這裡是一個可以治癒心靈的人文藝術咖啡館,可以在這裡面對大自然淨空發呆。撒古流對於這樣的評價感到非常認同,這也是他所希望看到的。他說,在如今的社會裡,因為人們心中住著一個恐怖的“大冰箱”,導致了慾望和貪婪的膨脹,使得人性變得自私不懂得分享,更別說感恩與大愛。這就好比,過去的原住民,如果有3天時間,他們會用一天的時間來認認真真地工作,另外一天的時間幫助別人工作,還有一天時間整理打掃好自己的屋子。但是現在的人卻不一樣了,他們第一天會認真的工作,第二天會繼續工作,第三天上午還會繼續工作,直到下午帶著狗出去溜溜彎,見到朋友熟人不過點頭問好幾句話而已。如果在過去,有人的車子拋錨了,在廣場上大喊一聲有誰可以來幫忙?人人都會跑來幫忙。在現金社會,同樣的事情,雖然也有人來幫忙,但最後都會聽到這個要價1000,那個要價800的。這也時常讓現在的他感動孤獨,也努力地在喚醒過去的原住民精神。

  由中國評論通訊社和台灣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台灣藝術研究院聯合組成的“南台灣文化藝術採訪團”於1月28日啟動,將進行為期一周的南台灣採訪報道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