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重慶女作家冷凍遺體 專家:不可能復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27 15:29:29


  中評社北京9月27日電/近日,已故女作家杜虹冷凍遺體,期待將來能夠通過解凍、移植等步驟“死而複生”,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同時,冷凍技術也引發了中外醫學界的一片質疑。我們平日只有在科幻電影里才能看到的再造身體、死而複生究竟有多大的科學可能?現代醫學距離科幻還有多遠?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年的5月30日,女作家杜虹離開人世。醫生對其遺體注射相關藥物,啟動冷凍過程,送到了位於美國的阿爾科基金會總部,頭部被分離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下,接受長期護理和保存,等待未來的科技能解凍頭部、再造身體,實現“複活”。 

  中國有人參與冷凍遺體的消息傳出,引發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探討質疑聲也隨之而來。 

  中國醫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副會長江基堯曾經率先使用“超深低溫技術”治療腦缺血性疾病,他表示,相比於其他任何一種細胞,腦神經細胞尤其“嬌嫩”,耐缺血缺氧的時間非常短暫,在常溫下4到6分鐘就會發生不可逆損傷,難以想象在液氮中保存的後果。他甚至認為,冷凍技術已經脫離了醫學的範疇,而是一種商業行為。 

  神經外科專家、北京空軍總醫院副院長顧建文認為,從目前人類掌握的醫學技術,“冷凍複活”是不科學的,沒有任何可能達到復甦。顧建文介紹了其中的技術難點:一是頭顱切割後,神經雖然能再生,但是神經之間纖維不能發生對接。冷凍的頭顱和身體沒有辦法使神經再相接一起;第二個技術難點是冷凍之後在深低溫情況下,復甦的時候就會發生膨脹,膨脹後使得表面已經非常脆弱,復甦的時候就會內部結構破碎。 

  目前,世界上提供冷凍人體業務的機構還不多,而且價格高昂。據阿爾科基金會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31號,基金會有會員1027名,保存有141具經過冷凍的人體。現階段,這些機構能操作的只有冷凍和保管步驟,“複活”尚未被提上議程。 

  至於以後採取什麼方式解凍,現有的機構還沒有考慮,也沒有對未來的“複活”做出任何承諾。那麼,國外的醫學界對這項技術有著怎樣的認識?他們認為靠譜嗎? 

  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李本義博士表示, 美國的醫學界和民眾對這種“冷凍技術”關注很少,因為沒有價值。就像推銷保險一樣,買未來的不確定性。如果用現在的醫學技術去推測500年以後的事情,誰都無法推測。但是從目前的技術來說,不用說是一個活體,即便是生命力很強的腫瘤細胞,能夠複活20%就不錯了。但是作為一個活體,讓它的組織功能恢復、複活,是不可能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