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各界緬懷周有光:他的文字激勵知識人前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16 14:49:56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由於主角1月14日安然離世,1月15日,搜狐文化主辦的“周有光先生112歲壽誕座談會”不得不改為“周有光先生追思會”。幾十位學者、出版人、媒體人和周有光的親屬共同緬懷逝者,雖然難免悲傷與淚水,但人們說得更多的,是周有光對生命的態度,是如何循著周有光的腳步繼續前行。

  “我舅舅這次住院本來病情控制得挺好,精神比較好。他跟兩個小保姆說,我們三個人偷偷一起回家吧。大夫沒有同意。”周有光的外甥女毛曉園說,沒能偷偷回家的周有光,開始給兩個保姆講故事,講他的兄弟姐妹,講他的老家,“講了差不多有兩天兩夜,他講累了,就開始睡覺,從出院前兩天到最後,基本一直在睡覺。他就是這樣睡著睡著就走了,離開我們。”

  今年95歲的詩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是周有光的表弟。他回憶,相伴近70年的妻子張允和過世時,周有光原本非常悲傷,但很快就平靜了下來,“他跟我說,西方有一位哲學家說過,人的死亡是為後來者騰出生存空間,這樣人類就可以生生不息,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從這樣一個觀點來看待死亡,對我來講很新鮮,印象深刻。”

  周有光的另一位外甥女屠樂琴,在書面發言中回憶起兒子周曉平去世時的周有光:“我們真是愁腸百結,不知道怎麼告訴舅舅才能讓他承受住這樣的痛苦。沒有想到我住在舅舅家的那天晚上,10點多的時候,舅舅讓保姆推著輪椅到我的床前把我叫醒。他說,你為什麼要來北京?110歲的老人在我的驚慌當中講了他對兒子的愛,講了兒子的病,分析了兒子的一生和他的家庭。最後他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愁也沒有用,這樣的事誰都會碰到。所以我要把《從世界看中國》印出來,讓大家心胸敞開,不要狹隘……這就是我的舅舅。在如此痛苦面前,雖然誰也沒有點破真相,但是卻心如明鏡。110歲的老人強忍下自己的痛苦,反過來安慰下一輩,我無言以對。”

  作為學者,除了與家人的傾心交談,周有光更多的時候是用著述表達他對世界的思考。“周老在為三聯書店寫的《懷念鄒韜奮先生》這篇文章中提出了對出版社的希望:書店的價值,不在它規模的大小,而在它所出版的書在歷史上發生過什麼影響,是促進社會發展,還是促退社會發展。後來他又給我們題詞‘歷久彌新’,我想這不但是對出版社的希望,同時也是對時代和社會的思考。”三聯書店副總編輯鄭勇說,在過去的20多年間,三聯書店出版了周有光撰寫的《語文閑談》《百歲新稿》等十幾種書,“今天重讀周老的40多本書,尤其是我更熟悉的三聯出版的十幾種書,他所留下的人生軌跡是具有啟示意義的。”

  “周先生的書沒有什麼很長的,都是短短的、綱領性的,語言明白如水,把一個事情說得很清楚。他的邏輯性特別強,這種邏輯也跟他搞計算機有關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雷頤與周有光有30年的交往。20世紀80年代,就是這位騎著鐵皮小三輪車的老頭,讓雷頤第一次看到如何在計算機上敲出漢字。

  “我們有機會能夠近距離地看到他在鬥室之中,怎麼樣觀察天下、研究天下,是特別幸運的。”沈從文、張兆和的孫女沈紅說,在後半生,周有光對世界的很多思考都變成了文字,“這些文字對我們來說,不是財富,不是資源。對我來說,這些文字是對後代人認真的追問,也是一個美好的邀請,期待更多後來的學人、更多知識人繼續前行。”

  (來源:光明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