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考古證實:漢代吃火鍋擼串兒喝酒很流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3 11:23:58


  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曾經有一篇熱帖,說的是如果一個現代人穿越到秦朝的咸陽城,就只吃“開水燙白菜”。這讓人有一種感覺:當時的中國物產匱乏、烹飪手段單一,“吃貨”們並沒有很多選擇。事實果真如此嗎?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權威專家就用一樁樁考古結論證明這種觀點“站不住腳”。

  “飯黨”和“面黨”已經出現了

  “人類飲食結構和內容是逐步豐富和完善起來的,演進的過程並沒那麼劇烈。秦朝時間較短,很難全面反映秦漢時期的飲食文化。放眼其後跨越400年的漢朝才更全面和客觀。”南開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劉尊志說。

  到了漢代,稻、黍、稷、麥、菽這五穀已經很普遍了。雖然,黃淮及以北地區的人們以黍、稷、麥為主食,而南方和西南地區的人們則以稻米為主。

  劉尊志認為,在西漢,隨著杵臼、碓、磨等糧食加工技術的發展,穀物粉面制成的主食,已經改變了人們以前食用幹飯和粥的習慣。這麼看起來,“飯黨”和“面黨”之爭還真是源遠流長。

  在漢代,面食的做法十分多樣:用水煮稱為“湯餅”,用籠蒸稱為“蒸餅”,用火烤的稱為“爐餅”。其中,“湯餅”有豚皮餅、細環餅、截餅、雞鴨子餅、煮餅等;“蒸餅”有白餅、蝎餅等;“爐餅”有燒餅、胡餅、髓餅等。

  相比穀物直接煮飯、熬粥,漢代人民在面食上的創造性顯然更高。比如,上面說的胡餅,就是在餅上撒上芝麻再烤,髓餅則是用動物油脂作為作料,和在面裡,顯然風味更佳,營養也更豐富。

  此外,當時的人們已經可以蒸制饅頭、製作包餡的面食了。在湖北江陵鳳凰山漢墓出土的竹籠裡還盛著米糕。

  但是,“飯黨”也有不少選擇:不僅有麻、蕎麥、青稞、小豆等傳統作物,還有像豌豆、扁豆、黑豆、胡豆、綠豆、胡麻、鵲紋芝麻等外來品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