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趙季平:用民族音樂講好中國故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1 11:09:39


(来源:网络)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人物簡介:趙季平,1945年8月生,陝西省文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八屆名譽主席,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西安音樂學院院長。他長期從事音樂創作,先後為四十多部影片作曲,其中為《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秦頌》《孔繁森》等影片所作音樂多次在國內和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文藝名家講故事】

  他,長期從事音樂創作,先後為數十部影片配曲,作品在國內外電影節獲獎;他,酷愛中華傳統文化,並善於從中汲取營養,創作出諸多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本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藝名家講故事》欄目對話著名作曲家趙季平。

  矢志不渝追求音樂夢想

  我從小就生活在十三朝古都、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這裡到處都是文物古跡,記得在漢陵踏青時,腳下稍微用力就踢出來一個漢代瓦當。當年,我家就住在碑林博物館旁。我是聽著秦腔,吃著羊肉泡饃,看著碑林博物館裡歷代名家的墨跡,爬著西安的古城墻長大的。

  我的父親趙望雲是著名畫家。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開始教學生畫畫。父親的入室大弟子黃胄,還有方濟眾、徐庶之等後來都是書畫大家。但我對書畫並不感興趣,我父親在這方面也從不強求子女,他覺得孩子喜歡什麼,就讓他去追求。我在小學時就立志要當音樂家,總是琢磨音樂方面的問題,比如大合唱是怎麼唱出那種效果的,等等。剛好我學校旁邊有個歌舞劇院,我常趴到墻上看他們排練,把他們排練的曲子記下來,教給我們院裡的小朋友。大家學會以後就在飯堂裡面開始排練,把羽毛球拍當小提琴夾到脖子上,用大掃帚當大提琴,再拿些東西當管樂,我拿個筷子指揮,這就是我們院的“小樂隊”。

  1958年,我小學即將畢業,當時報考了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因為家庭成分等原因,儘管考試成績不錯,還是落榜了,我內心受到很大的衝擊。我強忍著沒哭,我哥哥在旁安慰我。最後我父親跟我說了一段話:人生的路很長,你們這些孩子愛好哪方面,只要執著地去追求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到學院去。父親永遠是我心中最高的山峰,當年他說的話深深印在我的心底。三年後,西安音樂學院附中終於向我敞開了大門。

  在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學習時,我和同學常去偵察哪兒有空琴房。我們發現大學部聲樂系的琴房是最空的,因為聲樂系講究保護嗓子,要睡午覺。我們就趁那個時候鑽到大學部聲樂系琴房去練琴。每次練琴我都沉醉其中,有時練完琴向窗外一看,天都黑了,好幾個小時已經過去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