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范雨素的一千斤書和農民工的六十斤煎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8 09:48:10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光明網評論員:《我是范雨素》的走紅,對范雨素來說是個意外,但對歷史而言,並不奇怪。關於各種各樣活著的悲慘故事,每隔些年就要走紅一次。從《悲慘世界》到《湯姆叔叔的小屋》,從《芙蓉鎮》到《活著》,《我是范雨素》也可以歸為此類。人類社會需要通過眼淚來洗禮心靈,《活著》以及所有這一類作品,充當了人類釋放善意、回歸道德的載體。
 
  其實,范雨素的故事並不怎麼引人入勝,要說“不忍卒讀”的“拙劣”程度,其八十多歲的老母親恐怕要更令人落淚。但是時代就是這樣喜新厭舊,范雨素身上所擁有的,正是屬於當下這個時代的苦難歷程。范的故事可能有點平乏、范的感情可能有點平淡,范的文筆甚至可能有點平庸,然而她身上卻有無數人的影子——城中村、小出租屋、被一些富人和當地人另眼相看、家鄉的苦難,等等。每個為《我是范雨素》轉載點贊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感受。所以范雨素的走紅,與其說是大家喜歡其人其文,不如說是在其人其文中看到了自己,引發了共鳴。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時代的每個人,都可能是范雨素。
 
  就在范雨素走紅的這兩天,另一組照片也在網上流傳,這是一組在杭州務工的臨沂農民工,五六十歲的年紀。每天跟車鋪設電纜,從家裡帶來六十斤煎餅,每天中午就著鹹菜大葱吃上半斤,據說成本不到兩塊錢,六十斤,足夠吃上四個月,省下的錢帶回家。
 
  這種在城市裡過著清苦日子的農民工,和范雨素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年歲已大,故鄉是其唯一的歸宿,對於城市而言,他們是真正的過客,心無旁騖。而范雨素則不同,雖然其也宣稱北京這座城市與她無關,但是老家又如何能成為她心靈的栖所。
 
  很少有人關心范雨素給她女兒買了一千多斤的書,更少的人追問這一千多斤的書都是什麼書、目的何在。文章中所言的,書沒有被看就像沒人疼一樣恐怕只是一個文學愛好者詩意的修辭,其真正的目的,恐怕還是如同她在答記者問裡所言,把小女兒送往衡水的私立中學,為的是避免其再進“世界工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