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鏡頭:探訪龍門石窟 看來自北魏的微笑
http://www.CRNTT.com   2018-06-28 00:28:41


龍門石窟最著名的就是奉先寺盧舍那大佛(中評社 秦正陽攝)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 秦正陽)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的龍門石窟坐落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根據《魏書》記載,龍門石窟開鑿於雲岡石窟之後。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記者日前來到龍門石窟,看到石窟內塑像大多被損壞。原來龍門石窟自建造以來受到的人為的盜鑿破壞十分嚴重。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使石窟蒙難。清末和民國初年的游記史料記載了當時石窟造像被盜嚴重。此外,1932年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修建龍門西山下道路時也炸毀了大量的山麓佛龕。由於戰亂管理空虛,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龍門石窟造像受到了瘋狂的盜鑿,許多頭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收購。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