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輝眼看兩岸:旗袍,跨越海峽兩岸的美麗記憶
http://www.CRNTT.com   2018-08-14 00:16:39


兩岸共同的美麗記憶(中評社 輝哥手機攝)
  中評社上海8月14日電(作者 輝哥)近日,一批來自於台灣的海派旗袍藏品登陸上海歷史博物館,為兩岸民眾開啟了一段共同的美麗記憶。

  海派旗袍誕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上海,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的藝術典範。在本次展覽中,共有70餘件藏品分別以“時尚盛宴 文化沙龍”、“現代女性 摩登生活”、“民族工業 上海製造”三個板塊進行了美麗呈現,觀眾在品味每件藏品的藝術價值同時,還對藏品所蘊含的歷史回憶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使大家在欣賞藏品時,如同漫步在家國百年風雲中。

  海派旗袍不僅曾是中國時尚界的翹楚,更因其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而迸發出了更多華彩。曾幾何時,徐志摩、胡適等社會名流是海派旗袍品牌的股東,張幼儀、陸小曼等滬上名媛是海派旗袍之美的引領者,葉淺予、張樂平等滬上名畫家也都為海派旗袍貢獻過藝術靈感。如此海派旗袍,自然很快風靡全國,也必然成為彼時台北女性的一項美麗選擇。

  1936年,台北一家縫紉店老板陳杏村到上海考察海派旗袍製作,這一舉動引發了台北市民的熱情關注。考察三周歸台後,陳杏村在報上發表長篇文章介紹海派旗袍的款式,並開始為人製作旗袍。由此,她登上了一九三〇年代台灣名人錄,被稱為“洋裝店主”、“設計師”、“流行界的先驅”。但令人唏噓的是,陳杏村的旗袍事業生不逢時,在日本殖民者開展的“皇民化”運動中,旗袍因是中國象徵,而與其他中國文化一樣被禁止。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回歸祖國,當奉命接受台灣的中國軍隊在基隆登陸時,許多台灣婦女再次穿上了壓在箱底多年的旗袍,成為歡迎祖國軍隊的人群中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旗袍,一段屬於兩岸民眾的共同記憶,承載著兩岸炎黃子孫的家國情懷,任歲月流去,美麗永遠不會褪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