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絡劇凸顯同質化、輕質化、空心化症結 
http://www.CRNTT.com   2018-08-16 12:11:50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今年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脫胎於電視劇的網絡自制劇也走過了整整10年的發展歷程。在這10年當中,我國的網絡劇在產業規模、用戶數量、類型生成、題材探索、精品創作等方面均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網絡劇的播放量增長迅猛,網友評分也屢攀新高,出現了《白夜追凶》《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等一系列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標誌著網絡劇創作正在向精品化時代邁進。然而,就在網絡劇市場小步快跑向前挺進的發展過程中,“掉隊”現象屢屢發生。受到同質化、空心化、懸浮風等不良風氣的影響,業界每年有大量點擊量和口碑雙低的粗制濫造之作被生產出來,在網絡視聽節目的白熱化競爭中淪為炮灰,導致平台擁堵和無效供給愈發嚴重。可見,如果創作不接地氣,作品也很難聚來人氣。

  從整體上看,網絡劇市場的發展不太均衡。這種不均衡主要表現在題材選擇上。早期的網絡劇為了體現出區別於電視劇的差異化優勢,逐漸形成了以搞笑喜劇、青春偶像、懸疑探案、奇幻靈異等“網生”特色鮮明的題材類型為主的生產格局。這種類型化的創作導向一方面推動了網絡劇製作向垂直化、分眾化、圈層化的縱深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創作者的選材視野,使他們深陷幾個熱門類型創作之中無法自拔。觀察新近上線的網絡劇作品,撞車現象比比皆是。去年《白夜追凶》進入大眾視野,成為引發社會熱議的“爆款”之後,“懸疑”儼然成了網絡劇領域的風向標,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主要平台2018年上半年密集推出了16部懸疑罪案劇。然而,與高漲的產能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低迷的消費。這批新近上線的作品“懸而不疑”“創而不新”,集體遭受了市場冷遇。可見,如何走出題材窄巷,是網絡劇產業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除了創作“同質化”,製作“輕質化”也是網絡劇生產中存在的一大問題。早期的網絡劇由於成本較小,往往使用原創劇本和新人演員。這些新鮮血液為網絡劇市場的發展增添了活力。然而,這種情況逐漸發生了改變。今天,業界普遍將超級IP和流量明星的“加持”視為網絡劇的成功訣竅。製作經費主要被拿來支付IP版權費用和明星片酬,創作拍攝成本被嚴重壓縮,導致一批投資體量巨大、社會關注較高,卻藝術質量欠奉的網絡劇面世。這些作品情節架構混亂,影像質感粗糙,演員表演尷尬,往往令觀眾滿懷期待而來,失望棄劇而去。可見,無論製作方式和播出平台如何變化,“內容為王”仍是影視行業的基本創作規律。網絡劇也是劇,其成功的關鍵仍在於高深的思想內涵、藝術水準、技術水平。關注人性的劇才“有戲”,貼近百姓的劇才“入心”,細致加工的劇才“叫好”。所以,網絡劇從業者應當促使資金、資源更多地流向編劇、場景、服裝、造型、道具、攝影、音效、特效等環節,從基礎入手提升作品品質。

  隨著政策法規的完善和市場的自發調整,網絡劇市場迎來新的拐點,曾經紅極一時的仙俠劇、玄幻劇、罪案劇風頭銳減,一些向現實題材、傳統文化等經典範式回歸的作品開始引起受眾的注意。然而,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網絡劇在現實主義創作上的“先天不足”亦凸顯了出來。不少作品空有現實題材的外殼,卻缺乏現實主義的精神內涵。創作者不僅沒有對社會有所洞察、對現實問題有所回應、對人性有所開掘,反而在迎合“現實”的同時又想要追求“網感”,導致大量“空心劇”“懸浮劇”的出現,這種自我矛盾的創作心態亟待匡正。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