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哈佛大學專家:世界應向中國學習扶貧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19-03-18 13:47:46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美媒稱,中國在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過程中借鑒了其他國家的經驗。然而,知識是雙向流動的。現在,一位哈佛學者認為:世界其他地方或許應借鑒中國大獲成功的經驗——大力減貧。

  據美國哈佛大學網站3月15日報道,1990年至2015年,中國極端貧困率降低了94%。這是一個巨變,影響了很多人。事實上,(哈佛大學)政府學高級講師娜拉·狄龍認為:如果沒有中國的成就,聯合國是不可能在2015年宣布成功實現了千年發展目標——將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減少一半的。

  狄龍表示,對於極端貧困並不常見的發達國家而言,她對中國減貧計劃的研究或許價值有限,但是對於發展中國家卻具有重要意義,那些地方不僅極端貧困現象司空見慣,而且很多小型自給農場的農業景觀與中國類似。

  狄龍說:“我覺得對於農民仍占人口大多數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最有意義。”

  報道稱,狄龍的研究是哈佛大學始於19世紀的與中國進行廣泛知識交流活動的一部分。那時著名的植物收藏家歐內斯特·威爾遜開始為阿諾德植物園收集東亞植物,中國學者戈鯤化成為哈佛大學第一位教授漢語的老師。

  報道稱,狄龍的研究只是目前正在進行的一系列研究之一。根據她對中國扶貧計劃的研究,中國的主要成就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的兩項重大改革。其一是實行個體農戶長期租賃土地,在私人市場出售所得歸個人所有。這個變革帶來了農業產量和家庭收入的大幅提高。

  第二項改革是政府收購農產品的價格大幅提高——某些糧食的收購價格增幅達91%。

  狄龍說中國的改革經驗可能最適用於某些發展中國家,雖然這些國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但是經濟政策偏向於鼓勵工業化和城市化,輕視鄉村農業。狄龍認為從減貧的角度看,中國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反其道而行之:鼓勵並惠及鄉村農業。由於中國農村地區遍布小型農場,因此農民生活改善意味著全國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狄龍說:“這些國家可以吸取的廣泛教訓就是糾正偏向城市的發展政策。各種農業發展政策的一個可笑之處就是富裕國家補貼農民而窮國不補貼。它們往往讓農民補貼城裡人。

  (來源:參考消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