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京華時報:大學校長致辭為何每每成新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1 10:21:11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與其津津樂道於校長們如何在一次演講中體現了親民素質,不如關注其在平時的大學管理中,是否真正言行合一,履行了親民精神。

  又到畢業季。這次,北大新校長王恩哥的畢業致辭,因為既有《致青春》《中國合夥人》等時尚元素,又有“裝空調”“保安員”等家長裡短,收獲學生十多次掌聲和媒體盛贊。

  縱向看,王校長的演講並非創舉,而是有由來的。2010年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院士16分鐘的畢業演講,被學生掌聲打斷30次,7700多名學生起立高呼“根叔”。自此,清華校長的凡客體,北大校長的咆哮體等,每每成為媒體關注熱點。作為局外人和旁觀者,我們所記住的,其實無非是校長放下架子、與生同樂的情懷。

  情懷很重要。客觀上,這些年大學校長的畢業致辭不高高在上,而是走親“生”路線,充分“接地氣”。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視為開放的社會風氣的體現。但是,且慢過於樂觀:設身處地,這樣放下架子的平等與輕鬆,在“畢業”這樣的特定場合,是相對容易實現的。其實我們忽視了更有意味的對比:這麼些年來,為什麼網上很少出現校長以“時尚元素”或“接地氣”而引發關注的“新生入學致辭”?

  道理很簡單:出得校門,即成校友;大學教育,四年已經完成,誰也不會指望畢業演講這一個環節以教化教育、觸人心弦;而新生入學,師道尊嚴還在,教育的重任還在,似乎未容得校長的輕鬆與活潑。那麼,這頭尾之間,哪個才是校長的“真面貌”?

  畢業致辭既是校長和學生分別之詞,也是以後工作的“誓言”。行動才是水滴石穿、折服人心的真正力量。譬如曾任北大副校長的季羨林先生,曾留下了給入學新生照看行李、與普通學生打成一片的佳話,這些事情,無須畢業致辭裝點,卻已成北大精神;再譬如,在北大兩任校長的演講中,我個人對北大重開“平民學校”給校工創造可以繼續深造的機會,對把普通員工請到畢業典禮講話,以及給學生安裝空調這些具體事件印象更為深刻。這些“接地氣”的實際行動,才是給畢業學生以精神洗禮和榜樣感召的真正力量。與其津津樂道於校長們如何在一次演講中體現了親民素質,不如關注其在平時的大學管理中,是否真正言行合一,履行了親民精神。

  說到底,類似畢業致辭之所以能每每成為新聞,其實反映了社會大眾對所有領導破除神秘、放下架子、與民同樂情懷的潛在期待。不知政府官員們能否從中得到啟示:嚴肅板正的書面講話、有意與民眾保持距離,未必能維持自己的權威;真正走進群眾,關心民眾疾苦,與民眾打成一片,這才是民心所向。

  (來源:《京華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