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巴巴多斯來了中國醫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9 11:32:10


中國醫療隊醫生和當地醫生正在進行業務交流。(圖片來源:人民網)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巴巴多斯,東加勒比海島國,面積只有431平方公里。伊麗莎白女王醫院,是巴巴多斯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醫院,建院歷史比建國歷史還久,這裡也是整個加勒比海的醫療中心。

  從去年年底開始,這座醫院裡出現了一個由5名醫生和3名護士組成的新團隊。他們成功實施了一系列該國、該院歷史上從未做過的手術,成為醫院、患者交口稱讚的團隊。在他們每個人工作服的胸口位置,都綉著一面小小的五星紅旗——他們就是中國重慶派駐巴巴多斯的援外醫療隊。

  “如果說中國援助非洲的醫療隊算是中國援外醫療1.0版,那麼在巴巴多斯這樣的中等發達國家進行援助醫療就是援外醫療的2.0版。”中國醫療隊隊長、肝膽科醫生羅詩樵說。在具有良好醫療基礎的國家,如何獲得當地醫院認可?如何幫助當地提升醫療水平?7個多月,210多天,首期中國援巴醫療隊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融入——

  主動“拉活”消除對方疑慮

  這是中國首次向巴巴多斯派遣援外醫療隊。首期醫療隊由重慶市衛計委承派,醫療隊成員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和重慶市人民醫院的優秀中青年醫護人員組成。

  然而,伊麗莎白女王醫院起初對於中國援外醫療隊是有些懷疑的。

  巴巴多斯2015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1.5萬美元,經濟水平相當於中等發達國家。該國實行全民醫保,每千人擁有醫生1.8人,伊麗莎白女王醫院的主任醫師多數擁有英美等發達國家的行醫執照。“當地醫療水平相對較高,再加上對中國的醫療水平不夠了解,難免對我們的能力有所懷疑。”羅詩樵說。

  因此,在拿到當地行醫資格後,醫療隊裡的三名外科醫生並未立刻被安排手術。“我們每天就在辦公室坐著等待分配手術,就像等活的重慶‘棒棒’。”回憶那段日子,醫療隊裡的骨科副主任羅小輯笑起來。

  如何融入當地醫院、獲得醫院管理層和同行們的認可,這是中國醫療隊在巴巴多斯遇到的頭號難題。

  “不能天天坐著‘等活’。”中國醫生們開始努力“拉活”,在查房、門診時,他們主動參與、積極發表意見。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當地醫生聽過幾次我們的意見,就對我們的水平有所了解了。”羅小輯說。

  羅小輯終於等到了中國醫療隊在巴巴多斯的第一例手術——腰後路減壓內固定術。手術順利完成,此時距離中國醫療隊抵達巴巴多斯正好一個月,而此前院方估計中國醫生至少要三個月後才能上手術。

  語言是醫療隊成員面臨的另一難題。

  儘管受過英語培訓,剛到巴巴多斯時,血液透析護士王向雷信心仍大受打擊,“科室每個同事、每個病人的口音都不同,有時聽不懂就只能向其他當地同事求助。”王向雷說。

  找回“信心”的方式就是多說多聽。“多參加學術論壇,多跟病人聊天,連每天下班等班車時,也到處找當地人‘拉家常’,聽到一個新詞就趕緊記下來。”王向雷說。幾個月後,他已經可以用英文給當地同事做關於靜脈穿刺技術的講座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