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基因編輯何去何從 “全球暫停”不是永久禁令
http://www.CRNTT.com   2019-03-19 12:33:26


  3月14日,7國18名科學家在《自然》網站上聯名呼籲“暫停可遺傳的基因編輯”。但文中指出,“全球暫停”並不意味著永久禁令。相反,科學家們呼籲建立一個國際框架,在這個框架中,各國在保留自己決定權的同時,自願承諾除非滿足某些條件,否則不批准任何臨床種系編輯的使用。

  生物技術是“雙刃劍”,影響巨大

  生物技術引致安全風險,一方面是技術缺陷導致的不良後果;另一方面來自人對生物技術的濫用。

  相關研究一直在提高基因編輯技術的準確度,但並未達到臨床級別。北京大學教授饒毅在其《基因編輯帶來什麼危機》的演講中指出,基因編輯目前仍存在技術可控性低的問題。

  其次,生物技術的濫用一直在一些特定人群中發生,例如生物黑客。據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介紹,已有國外科學家合成了全球範圍內暴發的西班牙流感毒,也有科學家嘗試用重組、缺失和突變等手段改變致病微生物。為此,慎用生物技術,尤其慎用於臨床,應在全球範圍內達成共識,並形成共同遵守的國際框架協議。

  為法律法規完善給出“時間窗” 

  聯名呼籲中寫道:首先應該確定一個時間段,在此期間不允許任何生殖系細胞的基因編輯在臨床上進行應用。

  事實上,此前各國有一次達成共識的聲明。2015年12月的第一屆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上,各國曾約定,除非安全性、有效性問題已得到解決,除非社會認可,否則不得進行任何基因編輯嬰兒的臨床應用。

  然而,去年發生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以及知情科學家未進行阻止、人們對基因改造人類的研究越來越感興趣、缺乏有效監管等現象表明,需要在國際範圍內建立一套通用的框架來約束基因編輯的研究和臨床應用行為。

  目前約有30個國家制定了直接或間接禁止所有臨床使用細菌系編輯的立法。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立法禁止人類胚胎/生殖細胞基因編輯、體細胞核移植技術,並通常伴隨著巨額罰款或者刑事制裁;英國等國規定由相關的專業機構測評風險,允許通過授權許可的方式進行人類基因編輯。

  在我國,目前仍以“管理辦法”和“指導原則”作為約束。近期,各部門已經開始推動相關法規的出台,例如衛生健康委和科技部均發布了生物技術相關條例的徵求意見稿。國家層面的基因編輯立法工作也在調研中。

  聯名呼籲中表示,“時間窗”之後,各國可以選擇走各自的道路,可無限期地繼續暫停或實施永久禁令,也能在獲得評審通過後允許生殖系編輯的具體應用。(來源:科技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