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統一是台灣各政黨和政治人物必須直面的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0-04-26 00:11:14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看,兩岸現狀無時不刻不在變動之中。
  中評社╱題:統一是台灣各政黨和政治人物必須直面的問題 作者:王衛星(北京),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在兩岸統一的大是大非問題上,考驗著台灣島內的每一個政黨和政治人物:任何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缺乏應有作為;目光短淺、一廂情願,寄望偏安一隅的人,都將被歷史無情淘汰;至於反向操作、逆歷史發展潮流而動,推進各種形式“台獨”的政黨和政治人物,一定會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當前,兩岸關係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上台,特別是重新當選以來,趁大陸發生新冠病毒疫情之際,更加肆無忌憚,擺出加大兩岸對抗的姿態,大肆煽動“恨陸、反陸、抗陸、仇陸”情緒,“以疾謀獨”,在兩岸之間製造新仇舊恨。其目的無非是消耗大陸資源,製造兩岸民意對立,妄圖瓦解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工程,阻撓兩岸統一。這實質上是其急躁、焦慮的表現。

  而台灣其他某些政黨、政治人物出於種種考慮,或旁觀、或迴避、或模糊,靈魂丟失、方向迷失,真正旗幟鮮明、直面統一問題的屈指可數。這說明島內政情、民情和社情的複雜性,也說明,現在到了必須讓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從不切實際的迷夢中警醒,直面歷史發展大勢,直面兩岸人民的心聲,直面國家必然統一、民族必將復興的現實,來思考台灣未來的時候了。

  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要認清歷史大勢。這個大勢就是兩岸必須統一、兩岸必將統一、兩岸必然統一。兩岸一定會在可預見的將來統一,不會遙遙無期、一代傳給一代。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這是任何政黨和政治勢力也阻擋不了的歷史大勢。

  這一點,即便台灣的普通老百姓,很多也看得清楚。美國杜克大學今年初在台灣公佈的民調顯示,48.1%的民眾認為,統一不可避免,也就是說,每兩個台灣人中就有一個認為兩岸一定會統一。有台灣媒體講,有60%的人認為兩岸避免不了統一。“不用等到新中國百年,台灣會求大陸統一。”

  我們不能想像,台灣孤懸海外還談得上中華民族復興;我們同樣不能想像,在中華民族前所未有臨近偉大復興的時刻,搞“台獨”、拒統一、謀圖偏安一隅,還有什麼現實前景。“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習近平語)。統一需要物質基礎,佔優勢的一方必然主導統一,包括其進程和方式。此次抗擊疫情,大陸超級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超乎想像的生產配送能力,以及萬眾一心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像三山五嶽巍峨,像江河大海澎湃,令世界歎為觀止。日本媒體甚至驚呼:中國是一個“不可與之開戰”的國家。毫不客氣地說,大陸強大的國家綜合實力和民眾追求統一的強烈意志,始終是“台獨”無法逾越的門檻,亦非其所挾以自重的列強可以摧垮的。

  島內政黨和政治人物的選擇越極端,兩岸統“獨”之間的較量、碰撞就會越激烈,統一的急迫性就會越上升。如果有人還看不清這一點,盲目地從島內一隅、偏安一方,一黨之見、一己之私,一任之計、一時之利來算計台灣的前途命運,並據此決定自己的政治主張,那就是鼠目寸光;如果執意逆潮流而動,那就是螳臂當車,到頭來衹會頭破血流、粉身碎骨。

  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要認清歷史責任。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既然統一已經提上議事日程,在推進祖國統一的進程中,中華民族每一分子都要為其盡一份歷史責任,政黨和政治人物的歷史責任更大。

  正如洪秀柱所言:“一個負責任的政治人物要引領民意。引領民意比順應民意更重要。”張亞中也講,“政黨存在的目的,是要能夠引領民意,而不是跟隨民意。”兩岸關係是台灣最重要的問題。兩岸統一進程是曲折蜿蜒還是順利前行,是和風細雨、水到渠成還是暴風驟雨、驚濤駭浪,是和合共融、和平推進還是地動山搖、武力解決,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如何引領島內民意。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看,兩岸現狀無時不刻不在變動之中,所謂“維持現狀”對台灣而言,無異是自取其辱;頑固拒統謀“獨”,就是慢性自殺。兩岸統一遲一天到來,台灣同胞內心就會多一份痛苦與煎熬。台灣的政黨和政治人物要看清這個趨勢,挺起振興中華民族的寬闊胸懷,勇於承擔起肩負的歷史責任,引領台灣同胞走出一條與祖國大陸共榮共生的發展道路,兩岸攜手共同為實現國家統一添磚加瓦、培土澆灌、鋪築坦途,而不應渾渾噩噩、無所作為,更不應逆勢而為、製造障礙、橫生枝節、埋雷設阱。

  民進黨兩次執政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歷史的“麻煩製造者”。這個黨及其領導人為了一黨之私、一己之利,常常忤逆台灣主流民意,置台灣人民的整體和長遠利益於不顧,頑固推行“台獨”理念、刻意挑釁大陸,故意製造兩岸緊張與衝突。“逢陸必反”最終苦的仍是台灣老百姓。事實證明,“台獨”勢力掌權,對台灣人民根本利益的危害至深至巨。跟著這樣的政黨走,是十分危險的,台灣同胞必受其害,甚至危及身家性命。

  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要認清歷史任務。在推進國家統一問題上,祖國大陸著力追求的是在兩岸融合發展基礎上心靈契合的統一,不到萬不得已,兩岸統一不會是“強扭的瓜”,“強扭的瓜”不甜。

  換言之,祖國大陸希望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不斷開展兩岸交流交往,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進而增加兩岸人民情感認同,撫平台灣同胞的歷史創傷,在此期間,建構兩岸和平發展的制度機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毛澤東講過:“我們政府的性格是跟人民商量辦事的,可以稱他是個商量政府。”習近平講:“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領袖的話,對台灣同胞同樣適用。“一國兩制”是大政方針,具體落實還有可以商量完善的空間。商量就是交換意見、商討切磋。“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通過協商達成的一致最有利於團結,是真正的一致。其間,增進兩岸人民瞭解互信、共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推動兩岸共同市場、排除外國勢力干預等等,都是需要完成的階段性歷史任務。唯有“台獨”分裂勢力和頑固拒統勢力在島內掌權,才有可能打破這一進程。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黨分朝野、為官有任期,但無論誰都沒有迴避歷史性任務的理由。面對處於歷史關節點的兩岸關係,台灣任何政黨、任何政治人物,都有其大有作為的著力點,即便目前在“臨門一腳”的統一談判還有時日的歷史階段,也都有足以影響歷史進程的使命可以擔當起來。

  “到底政治人物和政府要給人民帶來什麼,能夠幫人民帶來什麼?”當前形勢下,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堅決遏制住“台獨”,把分裂勢力徹底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努力維護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讓台海成為長期和平穩定之海;建立規範化的制度機制,大力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從經濟、社會、文化、涉外、安全等各個領域,把海峽兩岸更加密切地聯結起來;排除外部勢力的干擾,中國人之間的事情中國人自己解決。

  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要認清歷史定位。歷史是無情的,歷史是混不過去的。每個人都對歷史有責任,都應對歷史負責任。同時歷史也會“審判”每一個人,任何政黨和政治人物,都擺脫不了“被歷史審判”的命運。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有民眾代代相傳的口碑給予的“歷史定位”,如他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為鄉親,為社區、為鄰里,為家族、為親人做了什麼。

  政黨和政治人物衹有順應歷史,為歷史做出應有的貢獻,才能得到應有的榮耀。在台灣,政黨特別是政治人物似乎很看重“歷史定位”,都在追求“歷史定位”,那就更應懂得歷史和人民“審判”的道理。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是業已成為現在進行時的歷史發展進程。個人的命運衹有與國運重合的時候,才是運。台灣的政黨和政治人物衹有順勢而為、積極作為,為統一做出積極貢獻,才會有長久的政治生命力,才能有在統一進程中發揮角色作用的空間,也才有統一後的政治和歷史地位。

  做出正確選擇才有光明之路。今天對待歷史的態度,必將影響到他的未來。抗戰時期,魯南人民對偽軍、保長、地主、叛徒、特務等開展“黑紅點”活動。即誰幫助共產黨、八路軍做好事,就在誰的名字下記上一個“紅”點;誰對共產黨、八路軍幹了壞事,就在誰名字下記上一個“黑”點。到了一定時期算總帳。凡是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會永遠記住他;凡是做壞事的人,人民會世世代代唾棄他。在兩岸統一的大是大非問題上,考驗著台灣島內的每一個政黨和政治人物:任何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缺乏應有作為;目光短淺、一廂情願,寄望偏安一隅的人,都將被歷史無情淘汰;至於反向操作、逆歷史發展潮流而動,推進各種形式“台獨”的政黨和政治人物,一定會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必將受到人民的嚴懲!

  “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歷史上,漢奸賣國者都沒有好下場,他們不僅要面對自己的良知,還要面對自己子孫稱為叛國者的事實。2005年,汪精衛的後人到南京祭祖,看到父母的跪像淚如泉湧,痛苦地說:“做錯事就應該受到懲罰!”沒有任何人的後代願意背負駡名,值此關鍵時刻,奉勸台灣所有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務必要深長思之!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4月號,總第268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