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評論員:“美國成功故事”邁向終結
http://www.CRNTT.com   2020-10-09 11:19:10


8月9日在美国纽约东河边拍摄的曼哈顿建筑群(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評社北京10月9日電/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10月5日發表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政治評論員戴維·布魯克斯的文章《美國正在經歷一場道德激變》。全文摘編如下:

  美正經歷一場“道德激變”

  美國的歷史是由周期性的道德激變時刻所推動的。已故哈佛大學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曾指出,這樣的激變似乎每隔60年左右就會襲擊美國一次:18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獨立戰爭時期、19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傑克遜主義暴動、始於19世紀90年代的進步時代以及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的社會抗議運動。

  這些時刻具有某些共同特點。人們對社會的狀況感到厭惡。對制度的信任急劇下降。道德義憤廣泛存在。對建制權力存在強烈的蔑視。

  對道德極為關注的一代人將會出現。他們利用新的交流方式掌控全國性交談。先前處在權力圈之外的群體崛起並接管整個體制。這是煽動與興奮、狂亂與指責、動員與激情的時刻。

  1981年,亨廷頓曾預言,下一次道德激變將在21世紀的第二或第三個十年前後——也就是現在——襲擊美國。當然,他說對了。隨著一系列局外人群體的崛起,我們的道德激變時刻始於2010年代中期前後的某個時候。這些群體包括:幫助唐納德·特朗普上台的白人民族主義者、顛覆了新自由主義共識並給我們帶來了伯尼·桑德斯和亞歷山德里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的年輕的社會主義者、大學校園裡的激進主義學生以及“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

  2020年發生的事件——新冠病毒大流行、喬治·弗洛伊德被殺以及民兵武裝、社交媒體暴徒和城市騷亂——就像在地震當中來襲的飓風一樣。它們不是引起道德激變的原因,但它們加速了每一種趨勢。它們淹沒了美國社會中曾經一直洞開的山谷,讓每一條斷層暴露了出來。

  特朗普撕毀了社會信任

  現在,當我們進入選舉的最後一個月時,這個激變時期正在搖晃地衝向高潮。特朗普正在撕碎每一種體面行為的準則並毀壞他所觸及的每一種制度。他不能負責任地行事,不能保護自己免受新冠病毒感染,甚至不能告訴全國自己健康狀況的真相,他將損害政府的基本信譽,引發人們懷疑圍繞他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行為都是謊言和欺詐。最後,他揚言在11月損害我們民主的合法性,煽動一場將會使國家淪為焦土和廢墟的邪惡的全國性大火。特朗普是這場危機的最後傀儡,然而把他推向權力並使他在此時此刻顯得如此危險的病態是歷經幾十年形成的,而且即便他被擊敗,這些病態也不會消失。

  本文是對導致我們進入這一災難性時刻的激變的記述。其中心焦點是社會信任。社會信任是衡量一個社會道德品質的尺度——即社會中的人們和機構是否值得信任、他們是否信守承諾以及是否致力於促進公共利益。當某個教堂裡的人們對上帝失去信仰或信任時,教堂便會坍塌。當某個社會中的人們對他們的制度以及對彼此失去信仰或信任時,國家便會崩潰。

  這是關於美國在過去幾十年裡如何變成一個更加不值得信任的社會的記述。這是關於美國的制度和美國的社會秩序如何在2020年的種種壓力下崩潰並顯得更加不值得信任的記述。在危機中,我們曾有機會作為一個國家同心協力,建立起信任。我們沒有做到這一點。這留給了我們一個深陷猜疑循環的破裂社會。

  當道德激變消退時,國家意識將被改變。新的規範和信仰——關於崇拜什麼和鄙視什麼的新價值觀——將會出現。制度內部的權力將得到重新協商。集體意識的轉變絕非旋轉木馬般順暢:當社會秩序變得不穩定,沒有人知道何處是盡頭的時候,它們在憤怒和混亂中到來。之後,遭到了打擊的震驚的人們坐下來思考:我們變成了什麼樣的國家?

  我們已經能夠窺見目前這場劇變之後的世界的點滴。最重要的變化將是道德和文化方面的。

  政治道德秩序逐步瓦解

  當筆者為寫作本文做研究時,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我們是在經歷轉折還是衰落?在過去的道德激變中,美國人曾奮起應對挑戰。他們建立了新的文化和制度,啟動新的改革——復興的國家隨之進入下一個偉大的階段。我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用來反駁美國處在衰落中的觀點,然而過去6年、尤其是2020年發生的事件已經清楚地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破裂的國家中。不信任的毒瘤已經擴散到每一個生命器官。

  重生是難以想象的。破壞無處不在,而建設則很難看到。問題超出了特朗普其人。國家衰落的惡臭彌漫在空氣中。政治、社會和道德秩序正在瓦解。只有當我們能夠建立一種新秩序取而代之時,美國才會保持完整。

  在幾個世紀裡,美國曾是地球上最偉大的成功故事,一個擁有穩定進步、耀眼成就和不斷增長的國際力量的國度。這個故事有可能在我們的注視下終結,被我們制度的崩潰以及社會信任的內爆所摧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