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到了“玩具4” 伍迪終於要為自己而活了
http://www.CRNTT.com   2019-06-30 10:38:42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1995年橫空出世的《玩具總動員》(以下簡稱《玩具》)是第一部3D動畫,這部建模簡陋、技術過時的作品在當時號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999年的《玩具2》在技術上突飛猛進;2010年的《玩具3》則早已被奉為“神作”,皮克斯用三部曲給一代人的童年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它創新性地用擬人化手法,以玩具的行為語言映射兒童心理,深刻揭示了兒童的成長歷程,它構建的美學範式、敘事規則對其他動畫影響深遠,早已超越了一般動畫片。到了《玩具4》,雖然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和熟悉的營救場面,但是它的精神內核卻早已發生了變化。

  最大的變化在於動畫最核心的人物關係,以及由此帶來了情感改變。用一句話來概括《玩具》前三部的故事就是:“伍迪如何重回安迪身邊。”這是好萊塢類型片編劇中的經典創意——回家,也是整個系列最重要的關係和戲劇驅動力。《玩具1》裡,伍迪因為和新來的巴斯光年“爭寵”,導致兩者都掉落在隔壁粗暴男孩阿薛家裡,最後兩人重歸於好齊心協力,通過巴斯光年背上的火箭炸藥,終於趕上了安迪的汽車。《玩具2》中,伍迪被玩具文物販子偷走,遇到牛仔女孩翠西和紅心,他面臨著要麼去博物館永遠在盒子裡被人參觀要麼重回安迪身邊的抉擇,最終他選擇和所有前來營救他的玩具一起回家。到了《玩具3》,安迪已經是一名准大學生,他必須要和玩具們分別,但是伍迪依然帶著玩具們從陽光之家幼兒園逃出來,回到安迪身邊。用伍迪的話說:“安迪會長大,但我不想錯過每一刻。”

  而《玩具4》呢?它的核心人物關係不再是伍迪與主人之間的關係。他的新主人邦妮最愛的玩具是自己在幼兒園製作的手工玩具叉叉,但是偏偏這個叉叉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垃圾,隨時要逃回垃圾桶。所以伍迪在電影中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將走失的叉叉帶回邦妮身邊,因為只有叉叉能讓她開心。在前三部電影中,伍迪與主人之間是不可替代的朋友關係——他是安迪的“支柱”,而現在他更像是一個“支柱”的保姆,尤其是湯姆·漢克斯略顯蒼老的配音更加強化了這一印象,這就多少有些讓人心酸了,所以實際上整部電影都是為結尾伍迪離開邦妮做的超長鋪墊。

  如果說《玩具1》是皮克斯無心插柳成就了經典,不僅挽救了瀕臨破產的自己,也塑造了自己最成功的招牌,其後的《玩具2》《玩具3》則是在技術層面、情感層面實現跨越式升級的製作,這個系列早已成為一代人的情感記憶。《玩具1》中玩具們最大的困惑是:如果主人有了新的玩具,會不會厭倦我們?而《玩具2》則變成:如果主人將來長大了,是否還需要我們?到了《玩具3》則更殘酷:如果主人拋棄了我們,我們是否還有價值?就像《玩具3》中那著名的末日景象,面對火紅的熔爐玩具們手拉著手共同面對審判到來,既震撼人心,也是對兒童成長最深刻的一次寓言——我們終究要和過去道別,除此以外別無他法,它將童年至青少年這段心靈路程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玩具4》拋出了另一個問題——我終究要去哪兒?

  這部電影最主要的人物實際上是伍迪和牧羊女,這個曾經鏡頭不多的“花瓶”變成了一個具有豐富社會經驗的流浪玩具,一下子成長為具有獨立現代女性投射的主角,是勇敢出走的“娜拉”,而她的“社會人”特性也成為幫助伍迪回家最關鍵因素。事實上,從《玩具3》開始,作品就開始涉及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草莓熊象徵著通過陰謀腹黑手段爬上權力之巔的人,陽光之家幼兒園實際上是一個隱喻意味極強的監獄場,至此這個系列真正“破圈”,不少成年觀眾也在這個時候成為粉絲。《玩具4》保持了這種風格,它的場景不再僅僅局限於一間房屋,一條街道,而是真正開始了公路片式的游歷,玩具們進入完全陌生的城市,進入喧鬧的嘉年華和陰森的博物館。在更加開闊的社會背景下,他們也面臨著更加無法回避的問題——我是要自由還是繼續陪伴?最後,伍迪作出離開的選擇也是理所當然,我們不再有他和安迪告別時的無限傷感,因為他終於可以為自己而活了。

  9年後的《玩具4》雖然有了這麼多的變化,但它依然讓我們感到親切,因為24年的陪伴早已成為一種情懷,早已構成心靈的默契。它依然有著無與倫比的動作場面設計,當伍迪和牧羊女在博物館內營救櫃子裡的叉叉,還是那麼熟悉的策劃與分工,雖然執行人已經不是抱抱龍、彈簧狗、蛋頭先生;它依然有著對角色暖心而複雜的刻畫,蓋比娃娃算是唯一的反派,但她不過是想取得小女主人的青睞,能帶她回家實現一個玩具的價值而已。在我看來,《玩具4》是一部質量過硬的續集動畫,只不過它不再重點描寫人與物的“陪伴”,而是著手開掘新的世界觀,講述新的價值觀。

  這兩年,各大經典作品都在推出續集作品,既有《海底總動員2》《權力的遊戲8》《X戰警:黑鳳凰》那樣不盡如人意的,也有《復仇者聯盟4》那樣的完美終章。觀眾對續集的作品要求越來越高,因為其中摻雜了私密性的情懷,而這種東西如果升華了就很難用藝術的標準來衡量。迎合者有之,消費濫用者有之,但是像《玩具4》這樣不靠販賣情懷,不強賺眼淚的,可以算作是一部非常坦誠而勇敢的作品。

  來源:北京青年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