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改造的楊梅竹斜街樣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8 10:21:09


楊梅竹斜街-豐富的文化與書店歷史(來源:網絡資料)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說起北京歷史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自然離不開胡同。

  記者數次走進前門附近一條近年來獲得有機更新、軟性生長的胡同——大栅欄地區的楊梅竹斜街,探尋究竟。

  作為貫通大栅欄、琉璃廠兩大文保區的連接線,只有496米長的楊梅竹斜街將兩條“歲數”加起來超過千年的老街合璧,使其歷史風貌一氣貫通,成為一條頗具風格的步行街。

  這裡曾經書局林立,近現代引領國人追求新知的許多書籍誕生於此;諸多文化名流也曾在這兒留下足跡,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魯迅、楊小樓等或寓居街內,或成為往來常客;舊京四大商場之首的青雲閣坐落街邊,世界書局、中正書局、開明書局、環球書局等舊址與老北京“八大樓”之一的泰豐樓舊址也在這裡。

  6年間,楊梅竹斜街經歷了一場舊城改造計劃。政府主導與市場運行、保護歷史與復興文化、內生驅動與開放跨界就發生在這短短的496米中,這些新興的詞匯也成為大栅欄軟性更新計劃的關鍵詞。

  本著自願騰退的原則,1711戶原住居民中有718戶選擇了遷出,留下的近千戶居民散落在各式大雜院中。遷出後的老房子,由北京大栅欄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實施主體進行規劃改造,變“成片整體搬遷、重新規劃建設”為“區域系統考慮、微循環有機更新”,對院落、街巷進行有效的節點簇式改造,不同節點的改造形成節點簇、逐步再連成片。

  引入燃氣、電力電信架空線入地、修繕名人故居和會館、鋪設老磚瓦步道、複原舊時風貌……楊梅竹斜街保護修繕過程中,北京市西城區廢除了“危改帶開發”的拆遷模式,遵循“真實性保護”原則,將胡同原住民連同建築一起保留,讓胡同原有的韵味得以傳承。

  景觀構築物、城市小品、景觀燈具、垃圾箱、坐椅……楊梅竹斜街對各種不同歷史文化及景觀元素進行排列組合、設計改造,把歷史記憶編入景觀當中,在保持斜街原汁原味特色的同時注入新的活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