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滇三千歲崖畫 高科技煥新生
http://www.CRNTT.com   2018-06-05 11:06:35


崖畫村的佤族村民在觀看滄源崖畫 資料圖片
  滄源崖畫位於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境內崖壁上,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崖畫之一,屬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當地現有17個崖畫點,1200多個不同種類的圖形清晰可辨,內容多為古人類狩獵採集、舞蹈祭祀等場景,真實地描繪了原始生活的百態圖,古樸、形象、生動。如今這些鐫刻著先民記憶片段的崖畫正迎來新一輪科學保護。文保人員將依託先進技術,為這位3500歲高齡的“老者”把脈問診,助它煥發新生命。

  據專家研究分析,滄源崖畫可能是新石器時代的作品。其採用平塗法,手法簡練,生動傳神。人體多用三角形表示,面部不畫五官,但四肢卻姿態多變,動感強烈,可以通過雙臂和雙足的種種不同姿態看出人物活動內容。動物也是如此,雖然五官不清,但通過角、尾、足和耳部的特徵,也可以辨認出其種屬。其圖像多呈赭色,作畫顏料可能是用赤鐵礦、蟲膠和動物血調製而成的。

  排水遏風蝕防崩塌

  崖劃分布在佤族聚居區,被當地佤族視為神聖之地。崖畫上的人物圖像,被佤族奉為“仙人”。千百年來,每逢旱季或年節,佤族和當地居住的其他民族都要到岩畫地點舉行莊嚴的祭祀活動,點燃香燭,擺上象徵吉祥的祭品,祈求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滄源崖畫還會隨日照時間、天氣陰晴、乾濕冷暖等因素不斷地變幻色彩,當地佤族和傣族人說它是“一日三變,早紅午淡,晚變紫。”

  滄源縣文體廣電局局長銀韞介紹,上世紀80年代起,雲南文保工作者陸續對滄源崖畫進行了簡單的防沖刷、防日照保護,並嚴格禁止崖畫附近採石、挖沙。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和環境變遷,崖畫岩石塊體崩落風險加大,崖面水害風化風險突出,亟須新一輪科學保護。

  保證安全下進一步開放

  今年初,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製完成了《滄源崖畫考古調查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崖劃分布現狀,同時系統評估了崖畫面臨的潛在風險。目前,新一輪崖畫保護正式拉開序幕。

  崖畫排水工程是此次搶救性保護的首要任務。雲南省文保部門已委託科技公司開展崖畫及周邊環境激光掃描、崖畫顏料無損分析、崖畫顯微形貌觀察、岩體水分測試等前期工作。待排水工程完工後,歷經千年雨水沖刷的崖面核心區將免遭水害。

  下一步,當地還將依託先進設備,實時監測氣候變化和環境變遷對崖畫造成的影響,記錄崖畫所在位置的溫濕度、日照等環境數據,進一步保護管理崖畫,防止崖畫崩塌,遏制水蝕和風蝕。

  “滄源崖畫構圖簡練、古樸自然,是先民的文明簡史,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銀韞說,目前當地僅一處崖畫對外開放,未來計劃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增設圍欄、廊道等旅遊基礎設施,推進文物合理利用,讓更多人領略古人類遺產的魅力。

  (來源:大公網 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