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古老非遺漸成扶貧生力軍 文化旅遊實現共贏
http://www.CRNTT.com   2018-11-22 11:09:41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非遺是廣大群眾脫貧攻堅的重要資源,搭建培訓帶徒、宣傳展示、旅遊體驗等於一體的平台 ,傳統禮儀、節慶、民俗等非遺資源也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一技之長得以“變現”

  苗族刺綉技藝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李伊園近兩年更忙了,柳州市扶持她建立了苗綉苗錦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按照“公司+基地+民間手藝人”的運營模式,她將貧困戶聚集起來在基地培訓刺綉、蠟染,再一起開發苗服、發展訂單、拓展市場,2017年銷售額就突破了300萬元。

  “我們原來都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通過在基地裡學習手藝,現在把刺綉和苗族服飾製作作為第二產業,已經脫貧了!”說起自己因為參與了李伊園的培訓得以“一技傍身”,最終在家門口成功脫貧的經歷,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紅水鄉良隴村的韋妹蘇笑開了花,“對以後的生活啊,很有信心”。

  我國廣大貧困地區擁有著相對豐富、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無疑是廣大群眾脫貧攻堅的重要資源,而非遺扶貧的關鍵,就是做好“資源變資產”的文章。

  木構建築、竹編、苗綉、扎染、農民畫、油茶製作、螺螄粉手工製作技藝……從2015年開始,圍繞特色非遺項目,柳州市非遺保護傳承中心每月都會推出公益培訓“非遺學堂”,由代表性傳承人、民俗文化學者授課,融合講解、展示、互動和體驗,深受群眾歡迎。近兩年,“非遺學堂”還專門在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等貧困地區設立了分學堂,確保對貧困群眾的培訓更加系統化和常態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