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金門水頭老洋樓訴說僑鄉出洋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6 00:41:48


水頭社區的得月樓是當時僑匯的顛峰象徵。(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金門2月26日電(記者 高易伸)出洋客冒險成功的故事始終流傳於僑鄉社會。金門早年因謀生不易,不少人遠渡重洋至東南亞打拼,在海外攥了錢後把積蓄匯回故鄉,用興建洋樓的方式展現優勢的經濟與身份地位,富裕形象也炫耀於鄉里之間。金門縣政府解說員洪莉晶表示,在移民悲劇被淡化的同時,當時的社會氛圍也提供了“未出洋者”一個脫貧致富的典範,這個“出洋夢”,鼓勵了前仆後繼的移民潮,也在金門水頭留下歷史遺跡。

  中評社記者走訪金門水頭社區,見證了金門人赴外打拼,把辛苦攢來的積蓄定期匯回家鄉興建洋樓的景象。

  金門地方人士指出,清朝自1860年正式批准“僑匯”,至1930年代赴海外移民人數大增。洪莉晶表示,僑匯除了維持家計生活、翻修舊居、宗祠與寺廟外,更返鄉購買房地產。華僑家庭也因當時經濟地位改善,能享有較高水平的生活;但是當僑居地發生經濟不景氣時也相對受到波及。不過對華人而言,僑匯是一種儲蓄,可以使他們在晚年返鄉後,渡過一個無憂無慮的退休生活。

  踏入充滿古意洋樓的水頭社區,彷彿進入時空隧道,一幢幢老舊洋樓似乎各自訴說著自己與這塊土地的故事。據史料載,水頭於宋代便有人煙,而文獻資料水頭李姓始祖於1281年入住,所以水頭舊名李厝。黃家祖宗於1315年避胡元之亂到水頭定居,其它各姓大都於明末清初遷入,共同創造“水頭富”傳奇。

  水頭三面環山,只有西北面海,具有背向陽之利,因此吸引各方來此開發,富足之下先後以建築展示實力,首先在清初由黃家子孫籌建酉堂、十八支樑等閩南風格建築,後又有民初子民落番有成,僑匯回鄉所建的得月樓、黃永遷、金水國小等洋樓群,創造了水頭在金門建築史上的一頁。目前這些古厝洋樓大部份由“金門國家公園”出資整修,部份規劃為展示館,部份標租給民間做民宿使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