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黃信彰語中評:李認皇民 台灣人認中華文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31 00:29:53


台灣史學者、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黃信彰。(中評社 林谷隆攝)
  中評社台中8月31日電(記者 林谷隆)李登輝日前接受日本右翼雜誌《Voice》訪問提到“台灣祖國是日本”、“作為一個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等言論引發政壇軒然大波。台灣史學者、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黃信彰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日據時期會在中華文化跟皇民化之間做選擇,但是日本對台灣的高壓專制統治引起諸多反彈,包括蔣渭水、林獻堂等多數台灣人都認為唯有中華文化才能與之對抗,所以李登輝的“日本祖國說”並非客觀事實。

  黃信彰,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博士,現任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文化年代創意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任“內政部”警光雜誌編輯人員、台北草山行館(蔣介石故居)館長,長期研究台灣史、“台灣孫中山”蔣渭水史料研究,著有《中華民國空軍抗戰專刊》、《蔣渭水形象及其歷史再現》、《日據時期台灣鄉土文學的當代紀事》、《台灣空運文化的立體新世界》等書籍。

  黃信彰表示,從李登輝接受日本右翼雜誌《Voice》訪問的譯稿,雖然整篇不只是談“台灣人沒看抗日”這個議題,但是從“日本和台灣原本就曾經‘同為一國’。因為曾同為一國,故不存在有台灣與日本打仗(抗日)這樣的事實。”還是看出李有意彰顯台人沒有抗日的說法。

  黃信彰認為,討論“台灣人抗日”與否,應該從當時的時空背景來探討,假使回到1920年代,詢問蔣渭水、林獻堂推動的反日活動是不是“抗日”或支持“抗戰”,他們應該也搞不懂這兩個名詞,時空背景也不對。

  黃信彰解釋,台灣從1895年“乙末戰爭”、“獅虎貓抗日三猛”到莫那魯道領導的霧社事件,以及二十年代蔣渭水、林獻堂推動的民族自決運動,當時都是受到日本壓迫、反對殖民統治。但是現在所謂的“抗日”、“抗戰”說法,都是在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跟日本全面開戰之後,中國人以“舉國共識”想擊潰日本這個國體,才塑造出來。

  黃信彰強調,但台灣人到底有沒有參與抗戰,事實上“確實是有”,在抗戰期間率領“台灣義勇軍”到大陸抗日的李友邦將軍、霧峰林家後人林正亨、台灣航空界第一人謝文達在中國抗日史上都扮演不可抹滅的地位。

  黃信彰認為,蔣渭水、林獻堂在台灣推動的民族自決運動、台灣議會請願運動,雖然當時不能直接稱為“抗日”,但是精神是反日、反殖民,反對日本人在台灣施行的不公平措施,在今天來看也是一種精神面的抗日。

  中評社問,對前綠委郭正亮發表“台灣人不能縱容李登輝的親日史觀”一文的看法?

  黃信彰回答,從郭正亮的發文可以看出,郭對日據時期有做過研究,將台灣人的意識認同分成“親日派”、“親中派”,但是郭畢竟不是台灣史專長,他將推動台灣自治改革運動又分成“本土派”,其實並不正確,因為當時主要運動推動者蔣渭水、林獻堂都是非常認同“中華文化”以漢人自居。

  中評社再問,台灣人為什麼會產生皇民化的認同?

  黃信彰回答,台灣作為日本第一個殖民地,也是最後一個殖民地,整整統治50年,足夠培育三代人可以將台灣人的思維洗得乾乾淨淨,相較起來日本佔據朝鮮半島“平穩統治”才20年,日本有時間給台灣施予“母國恩惠”。

  黃信彰提到,另一方面從30年代的台灣歌謠,顯示當時是歌舞昇平,這是台灣300年最豐裕的時代,當然會有部分資源受益者或“被教育很徹底”的人會認同日本。但是這件事必須“正本清源”。

  黃信彰強調,日本人為什麼要建設台灣,主要是因為日軍的“南進政策”需求,必須把台灣人教化成“可使用的日本人”,所以必須在台灣投下必要的工業及教育等建設,當時連提出“殖民進步主義”的日本殖民政策學者矢內原棕熊都不認同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還曾發文批評台灣總督府的專制。

  中評社追問,日據時期知識份子在中華文化跟皇民化之間,會有認同拉鋸嗎?

  黃信彰強調,蔣渭水對於自己身為“中華民族”是漢人的身分,完全沒有質疑,他多次說過自己是“以中華民族作為日本國民的台灣人”。因為蔣渭水認為大和文化(日本)佔領台灣,能與之對抗就是歷史悠久中華文化,而非是剛萌芽的台灣文化。

  黃信彰透露,台灣自從蔣介石以來,歷任領導人都有公開褒揚蔣渭水,包括陳水扁、馬英九,只有李登輝自始自終沒有公開褒揚過蔣渭水,應該就是蔣提倡的中華文化認同跟李登輝心底的皇民化非常有牴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