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鏡頭:眷村菜 吃的是“鄉愁”
http://www.CRNTT.com   2018-01-09 00:28:32


飯館墻上掛有蔣介石照片。(中評社 蘭忠偉攝)
  中評社香港1月9日電(記者 蘭忠偉)眷村文化是台灣近半個世紀重要的歷史寫實,吃眷村菜,自然也成為找回眷村生活的記憶和味道。眷村是台灣特殊的聚落文化,國民政府遷台後,陸海空三軍依據不同軍種與基地,形成了眷村生活。

  當年赴台的軍眷,有湖南、東北、浙江、上海、四川人等等,飲食文化、口味與料理也不盡相同,大多數家庭經濟狀況亦都不好,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每個家庭都是離鄉背井,左鄰右舍街坊可能都是不同省份的人,不同的飲食文化在串門時有了相互交流,為了省菜錢,家中長輩就利用有限的食材做各種不同變化,村子里各家各戶逐漸融合,演變出的就是所謂的眷村菜。

  眷村菜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創意料理,各家各戶在做菜時相互取經,無論是北方的麵食、南方的江浙菜,都能成為匯聚南北風味的一道道平民、家常,創意的眷村菜。而眷村菜的最大特色,就是“吃得飽、吃的滿足、還吃的不膩”。

  隨著近年來台灣眷村改建與遷移等因素之社會變奏,“眷村菜”亦成為飲食文化研究上討論的議題之一。當年來自各省的老兵帶著家眷,在各個眷村落地生根,令眷村文化裡混雜著多種“情愫”,吃眷村菜,流露出的是對家鄉的思念,以及不變的“鄉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