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學習十九大精神與推進兩岸關係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8-07-03 13:26:25


謝必震
陳克明
羅祥喜
馬彥彬
 
  謝必震:吸引台胞要做好文化自信

  十九大之後中國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所作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要走什麽路,舉什麽旗,令人振奮。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對台工作應如何開展?回顧過去,福建省對台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我最近帶領我們的團隊在做閩台關係總結報告。兩岸交流三十年歷程中,福建做了很多先行先試的工作,未來福建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有自信,把福建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給台灣同胞在福建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好條件。因此要全方位提升福建的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水準。

  文化建設也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如果我們自己文化建設沒有搞好,怎麼吸引海峽對岸的同胞?所以一定要做好文化自信,兩岸溝通才能更加通暢。現在我們看不到台灣電視台,福建或許可以做出一些突破,比如引進台灣比較客觀的電視台,瞭解台灣。當我們有文化自信了,就不會害怕他們的宣傳。在民進黨去中國化的同時,我們要做好台灣歷史文化的教學與傳播,用互聯網想辦法把大陸電視節目傳播到台灣去。這樣才能讓兩岸更加瞭解,才能實現一家親。

  陳克明:十九大涉台內容的“變”與“不變”

  中共十九大報告涉台內容的基本特點是,在保持對台基本方針政策的穩定性、延續性基礎上,對已有的一些具體政策有所強化。第一,基本方針、政策、原則基調不變,繼續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等主張,但突出“和平”二字。第二,對一些政策主張進行了強化,包括“惠台”和“反獨”兩個方面,就是大家熱議的“軟的更軟,硬的更硬”。比如對在大陸生活居住的台灣同胞實行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體現大陸對台政策在堅持和平統一基本方針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向前推進。

  從文字上看,中共十九大報告的對台部分沒有表現出大陸對台政策格局的變化,但這種“不變”具有重大的實質意義。2016年台灣民進黨全面執政,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引起台灣政治生態變化。處於困境的國民黨也重回“不獨、不統、不武”的老路,使大陸對其“若即若離”的感覺更加明顯。與此同時,大陸崛起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也使得某些國家及既有利益集團深感不安,圍堵中國的聲音和行動接踵不斷,其中,所謂的“台灣牌”便是他們認為有效的舉措之一。此外,民進黨及綠營的囂張表現引起台灣島內統派的不滿,從而激起了統派團體的空前活躍。近一年多來大陸各界也對大陸的“和平統一”方針提出質疑,“武統”、制定“統一時間表”呼聲一時高漲。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十九大依然堅持既有的對台方針、政策的基本方向,大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之氣概,這種“變”與“不變”所體現的是大陸對解決台灣問題的高度自信與最大善意的精神實質。

  首先,這是來自於堅定政治信念的自信。這就是中共認為,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是正確的方向,符合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其次,這是來自於對大陸自身發展的自信。習近平在2015年就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再次,這是來自對台海局勢變化的恰當判斷的自信。台海局勢變化,相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期是嚴峻了許多,但這更多是一個趨勢性的可能表現,至少短期內不可能會有根本性的變化。因而,就整體而言,兩岸關係不會在短期內出現持續惡化狀態。最後,這是來自對大陸處理好兩岸關係問題能力的自信。大陸有三十多年處理兩岸關係的經驗,有日益強大的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支撐和體制優勢,完全可以應對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的所有問題。

  堅持“和平統一”基本方針,充分展現善意。

  第一,當台海局勢發生變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嚴峻形勢,在兩岸經濟、軍事力量對比發生巨大改變的情況下,大陸依然堅持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充分體現大陸處理台灣問題的最大誠意和善意,這也就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充分表現。

  第二,在兩岸開啟交流以來的三十年中,大陸一直在根據自身發展條件不斷推行各種“惠台”政策,表達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良好願望,繼續推出更明確具體的、惠及面更廣泛的政策。其中,落實對台灣同胞的“同等待遇”最為突出,善意之大,前所未有。

  第三,台灣政局發生變化以來,民進黨執政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隱性台獨”言行不斷,頻繁挑釁大陸底線,大陸媒體、民眾極度不滿。十九大報告依然發出兩岸對話的呼籲,沒有關上兩岸協商談判對話的大門,繼續體現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誠意,在政治上展現最大的善意。

  羅祥喜:國家的完全統一要靠實力也要有誠意、善意和耐心

  中共十九大之後,大陸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兩岸關係的發展也將進入新階段。值得高興的是,十九大之後,兩岸關係氛圍已經出現一些新的積極的變化,普遍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更具信心。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的涉台講話雖然不長,但其實整份報告都與台灣有關,深刻領會和把握十九大精神非常重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和意涵是,國家的統一終究要靠實力,要靠大陸自身的發展強盛和文明進步,而不是僅靠武力,“武統”不是當前選項;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推動,要靠誠意、善意和耐心,把“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落到實處,讓台灣民眾真正“有感”。

  福建在對台工作上具有很多獨特優勢;十九大報告對福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福建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中扮演更加積極重要的角色。

  馬彥彬:兩岸關係的“樂觀”與“不容樂觀”

  很感謝有機會分享從台灣人民角度對十九大報告,尤其是兩岸關係部分的反應與評價,大概有四個樂觀和兩個不容樂觀。四個樂觀為:

  第一,十九大之前台灣內部都很緊張,擔心大陸放棄和平統一方針。但十九大報告明確宣示“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降低了近來台灣輿論對兩岸爆發軍事衝突的疑慮,緩和了大陸主張“武統”的激進聲浪;對於穩定兩岸局勢、爭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需要的時間與大局,表現出戰略的自信與定力、歷史的高度與善意,得到島內的很高評價,即使是綠營也不得不承認大陸展現的格局與高度。

  第二,十九大報告沒有放棄“九二共識”,雖然不提“各表”,只強調“一中原則”,但終究不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原則”的表述;保留了“一個中國”的詮釋空間,宣示留給民進黨對話、協商與交往的可能性,保留繼續完成答卷的機會,表現出高度善意與彈性,這對號召島內人心、增進台灣人民對大陸的好感具有正面作用。

  第三,十九大報告繼續開放“九二共識”的機會之窗,估計不會改變蔡英文或民進黨的台獨立場,但對國民黨卻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與契機:一則讓國民黨的吳敦義還有在兩岸關係呼應表現的機會,有助於國民黨2018年地方選舉的選情;二則緩和國民黨與統派(例如新黨)的對立與分裂,對於島內的反獨力量,具有聯合戰線的集結效果。

  第四,十九大報告雖然沒有過去比較常提起的“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字眼,但仍強調“兩岸一家親”、“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以及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顯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策略不變。這可以安定在大陸的台胞與台商的人心,也使吸引台灣人才到大陸發展的初見成效得以持續擴展。

  但還是有兩個“不容樂觀”值得顧慮:第一是“六個任何”正式寫入中共十九大報告,劃清底線與紅線,明確由“不獨”朝向“反獨”,對於民進黨的法理台獨會有相當大的震懾作用,但是柔性台獨(包括文化台獨、教育台獨、漸進台獨)估計不會因此減緩,因此在文化領域中的“反獨鬥爭”不能放鬆。新時代的兩岸關係將考驗大陸的戰術靈活度,考驗能否結合島內力量,以比現在更有效的手段,展現“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

  第二個不容樂觀,十九大報告空前成功,得到全世界的注目與肯定,對於“中國崛起”已無懸念,但也可能因此使蔡英文當局認為有機可乘,更有機會爭取進入一心遏止中國崛起的美日陣營,進而升高兩岸關係與中美日關係的連動。

  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的是對十九大之後兩岸工作的行動建議。十九大報告特別提到“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以及“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這兩個“文化”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字眼,顯示大陸已經充分認識到“中華文化”在兩岸關係中的戰略意義與戰術價值,事關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將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能否順利的基礎條件,“文化”將是新時代兩岸關係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文化具有“反獨”的迫切性,必須加速加力扭轉遏止台灣長達二十年的“文化台獨”趨勢。另一方面,在接近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文化更具備“促統”的積極作用,可以讓舉世的中華文化熱潮(例如全球中文熱)促進台灣人民對身為中國人的尊榮感與認同。因此,文化應該是未來對台工作的新的關鍵詞。

  就福建而言,以“文化反獨促統”作為推進兩岸關係的策略點具有先天優勢。一方面,可以發揮對台血緣宗親、宗教信仰(例如媽祖祭祀)的文化優勢,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合作,尤其吸引台青進行傳統文化的復興與創新,促進在文化產業上的互利互惠;二則運用海外的國際政治優勢,邀請台青共拓海外的文化市場(例如孔子學院的漢語教育),使兩岸青年在世界上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在過程中充分心靈契合。

  十九大報告所提對台灣同胞的同等待遇,不應該局限於大陸內部,而應積極延伸到國際場合,讓台胞在國際上也得到大陸同胞的同等待遇與機會。台灣青年非常在意國際空間受到大陸的限制與打壓,嚴重影響台灣青年對大陸的好感與認同。福建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應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倡議的作用,在東南亞結合閩僑的在地影響力,聯合涉外單位積極協助台商與台青在當地的發展,以此對比、取代台灣寸步難行的“新南向”政策,證明“作為中國人”的好處,而不只是“不做中國人”的損失而已。以“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來促進“兩岸命運共同體”,使台灣人民在世界的每個地方都深切感受強大祖國對個人的重要性、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與美好,體認到中國夢才是最好的台灣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