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地區初中政治教科書“國家觀念”變遷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23-02-14 00:15:01


台灣地區政治教科書與歷史教科書普遍存在著“獨化”問題
  中評社╱題:台灣地區初中政治教科書“國家觀念”變遷研究 作者:肖振南(廈門),華僑大學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員、教育政策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摘要】政治科直接教授學生政治常識、構建學生的國家觀念,就國家認同教育而言,政治科承載的責任極大。採用定量的內容分析法,發現二十多年來台灣初中政治教科書的國家觀念呈現不斷“去中國化”同時“台灣化”上升的趨勢。鑒於學校政治教育對學生國家觀念的影響較大,當下台灣青年的國家認同危機與九年一貫制初中政治教科書傳播的“台灣化”國家觀念有較緊密的聯繫。台灣地區各學科各學段教科書的“再中國化”修改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應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儘快啟動這項工作。

  一、問題的提出

  台灣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台灣人就是中國人,這本應是所有台灣人民毫無疑義的信念。但過去幾十年,特別是近年來,不少台灣人的國家認同觀念發生了根本上的變化,其中尤以青年人為甚。對此,很多學者從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學科視角進行了探究〔1〕。從教育學視角,不少學者研究發現,台灣青年的國家認同危機與“去中國化”的歷史科教育緊密相關。謝大寧以歷史課綱修訂為切入口,剖析了台灣自李登輝時期以來的認同改造工程及其對年青一代國家觀念的影響〔2〕。李理認為“去中國化”的歷史教科書編纂,最終目的是培養與形塑台灣青少年新的民族與國家認同〔3〕。政治科直接教授學生政治常識、構建學生的國家觀念,就國家認同教育而言其承載的責任極大,然而學者們目前對台灣中學政治科的關注很少,研究成果寥寥無幾。

  教科書作為國家意志、民族文化、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的集中體現,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最直接的載體。教科書是讀者最多、最特殊,又最被讀者信賴甚至依賴、最耗費讀者精力和時間、對讀者影響最深遠的文本。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就是手捧著這小小的文本成長起來的,在一定意義上,有什麼樣的教科書,就有什麼樣的年輕人,也就有什麼樣的國家未來〔4〕。在學校教育中,教科書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教科書是一個政治的產物,教科書傳遞的衹是“正式的知識”,而非中立的知識,因為教科書是社會各種政治、經濟和文化作用的結果。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為了達成其教化人民及繼續維持其統治權力的目的都會透過國家機器對全國教育事務的推動,傳達其所信仰的意識形態體系,這些意識形態的灌輸與傳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透過各級學校課程及其教科書的內容〔5〕。那麼,台灣地區政治教科書在涉及國家認同的問題上有無立場?是一種什麼樣的立場?台灣中學政治教科書教授學生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國家觀念?台灣地區青年一代的“獨化”與政治科的學習是否有關呢?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兩岸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台灣中小學教科書包括政治、歷史、語文等學科的“再中國化”是一項浩大的複雜工程,有必要未雨綢繆早做研究和籌畫,以利於統一之後台灣的教育治理。

  學者認為,廣義的國家,指涉一切治權獨立的政治共同體,它可以籠統的包括希臘的“城邦”、羅馬的“帝國”,近代的“民族國家”、東方的“專制王朝”以及非洲的“部落”等。狹義的國家一般指近代以來興起的民族國家〔6〕。本研究取其狹義,即現代常用的民族國家概念。一般認為,民族國家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四個,即國土或領土、人口(民族)、文化(語言)、主權或政府等。本研究所謂的教科書國家觀念是指台灣教科書中所蘊含的國家認同教育傾向,是“大中國認同”,教導學生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強調兩岸在領土、民族、文化和主權等方面的聯結,抑或是“大台灣認同”,教導學生認同台灣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試圖割裂台灣和大陸在領土、民族、文化和主權等方面的聯結。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本研究運用定量的內容分析法,呈現三十多年來台灣初中政治教科書中所蘊含國家觀念的變遷,並嘗試探討其與台灣青年國家認同觀念異化的關係。內容分析法是一種概括性的、量化的訊息分析方法,它需要遵循科學方法的標準,包括先驗設計、信度、效度、可推廣性、可複製性,以及以理論為基礎的假設檢驗〔7〕。 內容分析法是教育學研究常用的方法,一般以教材、課綱等為分析文本,將文本中的文字、圖形、表格等非量化的信息,轉變為客觀的、可計量的數字,為後續研究提供實證數據。以下說明本研究內容分析的具體步驟〔8〕。

  (一)文本選擇

  本研究選擇上個世紀90年代的統編版(簡稱“90年代版”)、21世紀初的“九年一貫制”版(簡稱“九年一貫版”)和最近幾年剛出版的十二年“國教”版(簡稱“十二年國教版”)三套教科書中的初中政治教科書作為分析文本。“90年代版”教科書由當時台灣的“國立”編譯館編纂,供全台所有中學使用。1990年代末期起,台灣地區實行“一綱多本”教科書政策,允許非官方的出版社編輯出版教科書。二十多年來,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等大學教授主編、南一出版社出版的政治教科書市場佔有率一直居於前三的位置,故選擇南一版教科書作為“九年一貫版”和“十二年國教版”的分析文本。

  (二)分析工具

  1、分析單元

  在內容分析法中,單元是能夠確定的訊息或訊息的組成部分,被用於確定研究總體和抽樣樣本。單元可以是言辭、人物、主題、時間週期、演講陳述或對話,也可以是任何“將傳播進行分解”的元素。教科書文本分析時常用的單元有章、課、主題、頁、段、詞、句、字等,選擇什麼樣的分析單元應依據研究的目的和條件設定。台灣初中政治教科書90年代版的編排體例主要為“篇、章、節”,每冊有5到6篇,每篇有3到5章,每章若干節。九年一貫版教科書的編排體例為“主題、單元”,每冊3到4個主題,每個主題2到6個單元。十二年“國教”版教科書的編排體例為“篇、單元”,每冊3篇,分為4到6個單元。90年代版初中政治類教科書共16冊,合計1158個分析單元;九年一貫版政治教科書共6冊,合計730個分析單元;十二年“國教”版共6冊,合計641個分析單元。

  (圖1:類目概念架構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