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2023年台灣的政治發展與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3-05-04 11:55:31


邱坤玄
張五岳
 
  邱坤玄:兩岸關係的發展充滿挑戰
      “軍演”對抗“軍援”成新常態

  今年兩岸關係的總體發展態勢,從元旦兩岸領導人的講話觀察,起手式是趨向於和平的。因為習總書記談到“兩岸一家親”,蔡英文總統也表示如果條件許可,願意對大陸的疫情提供幫助,但這衹是口頭上友善的表達,實際上兩岸關係的發展態勢充滿了挑戰。

  我認為可以從三方面來看兩岸關係:

  第一,兩岸政冰經溫。大家都喜歡用“政冷經熱”來形容兩岸關係,但是目前兩岸在政治領域對立嚴峻,形勢比“冷”更為寒冷進入“冰”的地步。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特別是去年雙十講話談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國大陸正式點名批判蔡英文的圖謀。所以兩岸在政治上完全是“已讀不回”,而且基本上沒有任何溝通的管道:官方沒有,所謂“一軌半”、“二軌”也停止了。這其實對兩岸關係的發展非常不利,充滿了猜忌,互信不足,如果出現誤判,危機的可能性就會升高。但是在經濟方面,兩岸的表現是溫的,基本上維持了2021年的主要數目和態勢。按照最近的統計,2022年兩岸經貿總額約3,200億美金、台灣對大陸仍享有高達1,600億美元順差,這與2021年差不多,所以兩岸經貿是溫的。去年台企赴大陸上市的公司有59家,大陸統計去年參加線上會議的台灣人士大概有 10萬人,台生到大陸報名考試的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22%。所以兩岸政治上冰凍,但經濟上是持平的。

  第二,兩岸在軍事上的新常態是“軍演”對抗“軍援”。大陸的軍演現在已經變成了“新常態”,經常有數量上的突破,比如去年12月26日有71架次的大陸飛機、7艘艦艇在台海進行演訓,創了新記錄。我認為大陸如此常態性的軍演,主要目標有三個:首先,表明根本不存在所謂“海峽中線”,因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其次,從軍事上來講,大陸應該是在收集一些軍事參數,將來如果真的對台作戰,能夠有非常充足的準備;其三,消耗台灣的人力、物力。至於“軍援”,美國對台灣的援助可以透過《國防安全法》、《防衛法》,針對台灣的防衛、武器等給予持續援助。

  第三,在社會層面牽涉到選舉的問題。從白皮書、國台辦主任宋濤最近的講話都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今年之內大陸一定會對台灣展開民主協商的工作,也就是擴大統戰的成果。大陸要向台灣有志之士推展統一前的民主協商和統一後的制度安排,這一點一定會是大陸今年在社會方面的重大工作。但是台灣方面以目前來看,因為執政黨是民進黨,所以會繼續“抗中保台”的基調。雖然民進黨為了選舉可能會改成“和平保台”,但絕對不會改變主要的內涵和選舉的主軸,“反中”是不會變的。

  這幾點是從社會層面所作的歸納,但是第二大點會牽涉到台灣年底到明年年初的選舉。從大陸的角度看,現在大陸的對台政策已經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掛鉤,所以從理論上講,大陸應該會超越台灣政治的發展,不管台灣哪一個政黨上台執政,對台政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掛鉤的既定性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但是真正在操作層面,大陸一定會有所偏好。如果國民黨上台,兩岸關係不會那麼麻煩,操作起來也會比較容易,推展民主協商可能會有更大的成果。

  從台灣的內部來講,選舉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衹有掌握中央政權才是一切,政黨的一切目標就是為了贏得總統大選。因為中央才擁有對所有的財政政策、對外政策最後的決定權。所以2024大選變成國民黨與民進黨鬥爭最激烈的一個方向。

  我剛剛已經提到了民進黨會採取“反中”的主軸。國民黨內部還在爭議是否還需要“九二共識”,可是最近台灣政治發展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已經慢慢把“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適度地提升了。也就是說,從俄烏戰爭來看,如果兩岸缺乏溝通,戰爭發生的可能性相對會升高。如果爆發戰爭,兩岸沒有溝通會帶來非常大的傷害。所以我認為,“九二共識”逐漸又恢復了作為兩岸關係通關密語的作用,而且特別是對岸現在又在非常努力去推展“九二共識”。

  所以從2024年的選舉來看,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我對兩岸關係的前景就非常悲觀。大陸對台無論是軍演或是用武,強度一定會急劇增加。如果國民黨上台的話,就要看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論述以及行動上會有什麼積極作為,這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焦點。

  張五岳:兩岸關係內外挑戰加大
      處在不確定的轉折時刻

  我根據題綱的第一點和第二點做一個簡單的論述。

  首先,第一個主題是怎麼看待當前的兩岸關係發展態勢和特點。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態勢大家都談得很清楚,第一,由於兩岸關係當前的內外挑戰加大,因此形勢嚴峻,處在一個不確定的轉折時刻,確保台海和平不生變為當務之急,這是我對兩岸關係的基本看法。影響兩岸關係的因素主要來自於三個層面:一是外部的因素,二是兩岸互動的雙邊因素,三是兩岸內在的各自因素。

  從這三個角度來看,外部的因素是美中之間大國博弈的關係仍然對兩岸關係產生直接明顯而且立即的影響。換言之,美中在太平洋的大兩岸高度制約著台海的小兩岸。美中大國關係的影響力不斷在加大,兩岸之間、台海之間雙邊的自主性不斷在弱化,因此外部因素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兩岸事務由外部因素決定這對兩岸關係並非好事。

  第二,內部因素對於兩岸的關係而言,從去年角度來看的話,兩岸的經貿往來沒有想像當中熱絡。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兩岸的經貿關係在某種程度上相較以往增長的頻率趨向緩和,甚至趨向於下滑。過去兩年中,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大概都占到將近41%甚至43%。可是我們看到,去年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已經降到38.5%左右。這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台灣出口主力為電子產品,面臨全球庫存過高、需求轉弱;二是大陸城市動輒封控的政策以及防疫政策影響到供應鏈正常運作;三是美中加大貿易戰中的科技戰,限制著兩岸之間高階資通訊產品的投資、貿易。

  雖然大家談到過去的這段時間以來的兩岸關係,都沒有賦予高度的樂觀,在於兩岸領導人沒有很高度的政治互信,兩岸沒有溝通管道,也欠缺一個政治基礎。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兩岸沒有明顯的兵凶戰危,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即使兩岸沒有互信、沒有溝通,衹要美中有互信、有溝通,兩岸關係就不容易發生結構性變化;其次,即使兩岸沒有互信、沒有溝通、沒有對話,但衹要能夠避免誤判、防範意外、管控分歧,兩岸關係也不容易發生大變化。

  但這畢竟是一個脆弱且充滿不確定的狀態。以過去這段時間大陸軍機到台灣所謂的防空識別區的次數來看,2020年有380架次,2021年有960架次,2022年有1727架次,一方面不僅呈倍數增長,二方面力度也在加大。

  所謂力度加大,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除了美國國務次卿到台灣來、大陸軍機越過台海中線(北、中)外,其他時間基本上都沒有的;但是2022年佩洛西訪台之後,解放軍的軍機越過台海中線已經變成所謂的新常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第一個問題當然就會出現:兩岸之間處在針鋒相對的近距離接觸中,要做好意外管控,防止擦槍走火。所以兩岸關係看起來是穩定的,但是到目前為止確實是脆弱的,而且充滿可能爆發的意外因素。

  第三,從兩岸關係內在的因素來看,大陸方面在2021建黨百年、2022年特別是二十大召開,必然是民族主義高漲,必然強調一中,必然強調“反獨”。同樣,台灣的民主政治某種程度上也會被操作成是“親美抗中保台”的訴求。

  然而,從內在因素我們可以觀察到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2022年台灣的地方性選舉除了九合一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第一次涉及到有關一項修憲公民複決的憲改議題。這部分關注的人比較少,台灣方面也首度針對涉及到憲法條文當中18歲公民權到底要不要通過修憲公投來加以複決。事實上從公投的結果看,台灣民眾並沒有投下高度的贊成票,因此公民複決沒有通過。大家也認為連18歲公民權這樣一個全世界多數國家的普遍共識,在台灣想通過修憲進行公投複決都如此困難,將來涉及到任何領土主權爭議的問題,相信難度一定會更大。面對2022年台灣地方選舉的結果,外界自然會關注台灣“九合一”選舉泛藍陣營獲勝,到底對於2024年的大選會產生什麼結果?理論上有兩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的說法就是用2014年台灣“九合一”選舉來比喻,當時國民黨大敗,也造就了2016年國民黨前所未見的慘敗,不僅失去政權,國民黨也首度失去了立法院過半數席次。這叫骨牌效應。另外也有人說這次是鐘擺效應,2018年民進黨在“韓流”中慘敗,但在2020年的大選中卻能夠大勝,這叫鐘擺效應。

  2022年地方選舉的結果對於2024年執政黨來講,到底產生鐘擺效應還是骨牌效應,面對此一大家關注的焦點,這個問題其實要看兩個主要的關鍵點:

  2018年國民黨取得大勝,但在2020年大敗,這個過程中兩個因素是值得關注的:第一,2018年開啟的美中大國尖銳對抗、博弈;第二,2019年3月15日香港發生了反逃犯修例風波,在6月9日大規模爆發。台港之間特別是年輕人之間,具有高度的共鳴,所以2018年與2020年大選的連接有兩個外在的因素是很明確的,是前所未見的,一個是美國的因素,一個是香港議題的因素。特別是香港議題因素,對台灣的年輕人是具有高度直接、明顯、立即的“共伴效應”。

  在2022年到2024年大選中,還有沒有什麼重要的因素?我們都知道地方性選舉跟所謂大選的訴求不一樣,兩岸議題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2022年也有兩件事情是值得關注的:第一,2022年俄烏衝突,這對地緣政治、兩岸關係以及美中台三邊都產生了明顯、直接、立即的影響;第二,2022年8月,美國國會議長佩洛西訪台引發台海之間大規模軍演,讓很多台灣民眾認為,兩岸關係稍有不慎是有可能會爆發戰爭衝突的。因此,以前有人認為可以“抗中保台”、不用承擔軍事戰爭衝突的後果,但現在台灣有一部分的民眾認為“抗中保台”有可能引發兵凶戰危的風險。台灣藍綠陣營在兩岸議題上一定會各自有所訴求,也會各自有所操作,兩岸議題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議題。但如果衹單純就“抗中保台”這四個字來操作,我相信2024年大選與2020年大選力度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差別。2019年有習近平的“習五點”,有美中的大國博弈,有香港議題的引爆,可是在2024年,除非發生新的議題,否則不容易出現2020年的情況。

  台灣2024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台灣2024年的大選對兩岸關係會有什麼影響?台灣選舉無非取決於三個P:

  第一個P就是Party(政黨)。台灣方面從選舉的角度來看,現在比較有可能會參選或具有參選資格的,主要是三個政黨——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

  第二個P是候選人的Personality(人格特質)。這一點最後取決於各政黨的推派,以目前來看,賴清德代表民進黨比較沒有懸念,國民黨到底是誰來代表還不得而知,可能侯友宜的機會比較大,民眾黨大概是柯文哲。

  第三個P就是Policy,候選人的主要政策中,兩岸政策是一個重要的議題,但是兩岸政策不是扮演最具有關鍵性的議題。因此就兩岸議題來看,賴清德現在提出了“和平保台“,這是一個往中間靠攏的政策。民進黨支持者怎麼看待是一回事,關鍵在於非民進黨的支持者能不能認同這個訴求。

  侯友宜市長如果代表國民黨參選,我個人觀察,以他過去的人格特質、發言的特色以及發言的角度,如果民進黨用“親中賣台”,對他的攻擊力道不會太強。因為根據侯友宜過去的人格特質、發言習慣,以及本土的形象,要把他當成是“親中賣台”的形象,我相信多數台灣民眾不容易相信。他又具有高度本省族群的色彩,如果攻擊他在國防、外交、兩岸、重大經濟議題上以往甚少提及,但一個領袖應當具備有此能力和擔當,這才是他能否爭取中間選民的重要關鍵因素。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在野勢力(含民眾黨)能否協調出一組具有勝選可能的人選。

  事實上,2024年大選前兩岸關係可能衹有一個議題仍然是主要的觀察點:如果一切沒有很大的改變,兩岸關係沒有引發很大風暴,跟兩岸有關係的風暴無非是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美台關係發生重大的結構性改變,一個是台灣內部關於兩岸定位與一些兩岸敏感性議題引爆了很大的訴求。依目前來看,2023年美台關係最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是不是會訪問台灣。麥卡錫如果到台灣來,引發的風暴絕對不遜於2022年佩洛西訪台引發的風暴。我自己觀察佩洛西訪台的風暴,基本上還是美中管控下的一些分歧。按照新華社事後公佈的資訊,雙方在這個議題上從2022年4月起就不斷在交涉,足足交涉了將近4個月,最後一次重要的交涉應該就是7月28日拜登與習近平的會晤,那一次新華社用了三個關鍵詞,坦率、深入、合作。既然是“坦率深入”,就不可能不談這個議題。

  所以北京方面沒有選擇佩洛西訪台之前進行圍台軍演,不讓她進來,也沒有在佩洛西在台灣時進行圍台軍演,讓她飛不出去。北京選擇讓佩洛西平安抵達首爾後才開始進行圍台軍演。誰都清楚這個議題美中有交涉,雖然沒有互信,但是美中立場都很清楚,不希望因為佩洛西訪台產生任何意外,造就美中之間的一些衝突爆發。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家也很清楚,至少在8月份之前,全世界各國唯一的共識就是認為民主黨不可能在2022年眾議院選舉中取得多數、佩洛西能夠連任議長,佩洛西將訪台當成畢業之旅,絕不可能連任。

  相比之下,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訪台,我相信力道是不一樣的。眾議院議長在美國憲法上排行第三,基本上屬於中央的要職人員,跟州長不一樣。所以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看到總統未必直接有權力限制眾議院議長訪台,但是如果眾議院議長要訪台,所有行政部門必須要對其安全做出零風險、零損失、零意外的保障。這個部分我相信美中的交涉會更加困難,美中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一定跟佩洛西訪台不一樣(麥卡錫是共和黨),如果要確保他訪台期間安全無虞則美方可能也要對中方作出重大的承諾。所以我相信衹有這個議題是最敏感、最核心的議題。

  事實上對台灣來講,對兩岸關係來講,美台的互動有些也能同時兼顧面子與裡子。比如說我常常舉的例子,相較於麥卡錫的訪台,台灣方面和美國方面應當更關注未來2024年可能會代表共和黨參選的總統候選人。目前為止,我們認為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可能性最高。他是1978年出生的,現在共和黨民意聲望最高。從目前來看,美國所有的政治投資者與政治獻金者,大概很少人會繼續投資1946年出生的川普,而不去投資一個1978年出生還有40年行情的德桑蒂斯。

  對美台關係來說,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德桑蒂斯是州長,敏感性不一樣,但如果他訪台,對美台關係的重要性,對美台關係的強化性,嚴格講絕對不低於美國眾議院議長訪台。我相信對於2024年大選來說,兩岸議題仍是一個重要的議題,但這個議題發生的頻率乃至凸顯的程度,應該與2019年、2020年初的兩岸議題大大的不相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