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在“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之間再平衡
——論美國對台政策之經濟導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00:45:57


美國的對台政策,經濟因素的影響日益明顯。
  中評社╱題:在“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之間再平衡——論美國對台政策之經濟導向 作者:劉相平(南京),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教授

  稍微瞭解台海形勢者都知道,美國在考慮台海問題時,首先考慮的或者說從根本上考慮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包括其戰略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2008年以來,美國經濟發展受到挫折,至今仍在低位徘徊,而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追趕勢頭甚猛,雖然在短時間內難以追上美國,但在中長期的未來,追上甚至超越美國的可能性在逐漸增大。為了維護自己“老大”的地位,美國越來越重視在全球範圍內重視其經濟利益,因此,美國對外政策中,經濟政策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有時甚至佔據主導地位。

  台灣是全球經濟中重要的經濟體,在歷史上與美國經濟關係向來密切,而且,台灣經濟因為其鮮明的外向型特徵,使其在世界經濟及區域經濟中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因此,近年來,美國的對台政策,經濟因素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或者說經濟政策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太陽花學運”期間
  美國捍衛“自由貿易體系”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對華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的隊伍已經從傳統的“紅隊”、“藍隊”,分化重組為“紅隊”、“藍隊”、“綠隊”三方,雖然其人員組成的界限尚不是很清晰,但代表性人物已是呼之欲出了。

  2014年3月18日,台灣發生“反服貿學運”(也叫“太陽花學運”)。這個學運主戰場在台灣,次戰場則在美國。美國各方紛紛表態,加入戰團。平心而論,“紅隊”基本上未做表態,而“藍隊”、“綠隊”各持立場,互相叫陣。這期間,以2014年4月1日為分水嶺,前期以“綠隊”佔據上風,後期則藍隊全面取得優勢,美國對台政策因此依據“藍隊”設想的軌道前行。

  1、“太陽花學運”爆發前夕及初期,美國對台政策中的“綠隊”佔據上風

  2014年3月14日,美國退休外交官、曾任著名智庫“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的譚慎格,在台北參加民進黨組織的一場座談會上說:“台灣必須回答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未來二十年,台灣到底要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事事順從中國的想法?還是要強化獨立政治的現狀、把自己融入亞太複雜環境當中?”他表示,“當亞太地區發生衝突,美國利用優異的海空戰力介入時,也希望盟邦日本的地面部隊配合,台灣也應該配合。但很遺憾,日本與菲律賓都在強化國防預算,特別是提升海軍戰力,台灣在這方面卻做得不足”,因此,他責怪馬英九當局:“馬政府當前對中國採取比較扈從的戰略,而不是積極主動配合美國重返亞洲的大戰略,馬政府在國防戰略上配合中國,形成外界有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印象”。(1)

  次日,譚慎格在參加“世界台灣人大會”與“台灣國家聯盟”舉辦的座談會上,重批“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及後續的服貿協議,對台灣經濟及區域整合不會有任何幫助;但若思考中國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政治意圖,可以發現服務貿易協議,將會是一個促使台灣併入中國的完美政治協議”。“服貿協議裏面中國所開放的產業,大部分都受到過度限制,許多開放範圍也限制在福建省,使他覺得中方只是將台灣當作‘福建的一部分’”。針對馬英九及國民黨當局提出與中國的經濟整合有助於參加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譚慎格分析,“由於服貿協議的簽署過程不夠透明,反會令美國疑慮,‘台灣是否會成為中國進入美國市場的後門’。他認為實施服貿後的台灣在美國談判者眼中將會‘更為複雜’,這反而會使得台美之間進一步的經濟整合變得更為困難”。(2)

  3月19日,即在“太陽花學運”爆發的第二天,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系教授金德芳表示,“馬英九政府長久以來忽視民意,服貿協議像是最後一根稻草引起民眾的反叛;馬英九總統顯然有來自北京的壓力,必須通過服貿”。他甚至說,“美國民眾在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的抗爭中,出現過比台灣更激烈,甚至更暴力的衝突。當一個國家的民主機制失靈時,學生和民眾自會利用其他管道表達他們的意見。‘應從正面角度看待學生佔領立法院’”。(3)應該說,金德芳的講話,有火上澆油的效果。

  3月24日,美國國務院東亞局資深官員表示,“美國支持台灣活躍的民主,也歡迎台灣對不同的議題,進行有力的政治對話”。“台灣是否接受服貿,這要由台灣內部進行討論、決定,但應在和平及文明的方式下進行”。(4)這是美國官方首次對反服貿學運做出評論,但這個評論,表面上看是四平八穩,兩邊討好,實質上是鼓勵了“反服貿”勢力的發展。

  3月28日,美國國安會亞太資深主任麥艾文在布魯金斯研究所舉辦的一場會議上說,“台灣關係法很重要,是美國對台灣人民的福祉,包括安全、經濟自主和國際空間的重要承諾,台灣問題和平解決符合美國重要利益”。他甚至批評中國外交部在習近平、奧巴馬海牙會談後的聲明“扭曲美國的立場,故意讓台灣人民對美國沒有安全感”,並表明“這類的行動是‘不受歡迎,促進了美中之間的不信任感’”。(5)

  美國對台政策“綠隊”的官員、學者們的這些言論,顯然給了台灣錯誤的信號。

  “藍隊”則不甘示弱。3月26日,民進黨“立委”蕭美琴向美方發出公開信,指稱“服貿協議簽署前,未與受影響行業諮商,國會未獲簡報,也未事前通知,官方試圖在沒有國會同意下執行,抗爭後才有跨黨派協商、公聽會與逐條審查表決”。3月31日,曾任國務院台灣科科長、現任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教授卜道維(David Brown)即在美國“尼爾森報告”(Nelson Report )發文,認定“蕭美琴略去大部分服貿協議事件的發展過程,是民進黨對近期立法院危機的單方面聲明”,並就台灣的服貿爭議指出,“民進黨的主要考慮是為了今年秋天的選戰”,“在美國,妨礙議事的舉動不會被容許,‘我們不會視民進黨的阻撓策略為具有正當性的民主行動’”。(6)卜道維對民進黨和“反服貿學運”的不滿態度十分明朗。

  3月31日,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金明(Mark Zimmer)則表示:“美方支持台灣充滿活力的民主,台灣民主制度允許健全的政治對話”,“卜道維在尼爾森報導的言論是個人意見,不代表AIT立場”。他還表示:“有關兩岸服貿協議的討論,希望對話能在和平及文明下進行;服貿議題由台灣自行決定”。(7)金明的發言表明,美國官方至少AIT是不同意卜道維的觀點而是支持“反服貿學運”的,因為這代表著“台灣充滿活力的民主”。

  金明的發言無疑給了民進黨及“反服貿學運”勢力很大的鼓舞。針對卜道維的言論,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回應說,“卜道維對台灣民意的觀察不夠,身分也無法完全代表美國官方;美國的官方說法,日前國務院發表希望以和平、文明的方式,解決目前服貿的爭端”。(8)而民進黨秘書長兼駐美代表吳釗燮則指稱卜道維“對台灣民主走向有所誤解,對學運看法悖離事實”。他甚至指責卜道維“如果不談大埔事件、核四等爭議,就說是民進黨進行選舉動員,這是對50萬民眾走上街的污蔑”。(9)這種言論,非常不合“外交”禮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