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頤武談文化自信:動不動喊打喊殺是弱國心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6 14:03:51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最近互聯網上常出現一些中國武林高手在擂台上KO外國拳王的片斷,引來不少追捧。而當一些中國拳手或功夫專家不敵外國拳手時,他們又往往受到“國恥”這樣的批評。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弱國心態的表現。

  近代以來,武俠文化中含有弱國心態的因素。霍元甲、李小龍等受到熱捧並被神化,從側面說明了中國人內心的焦慮。今天的中國人仍需類似的形式感來夯實民族自信,就這一點而言,歡呼中國拳王KO日本、韓國、美國等國拳王也是一種樸素愛國心理的表現。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擂台活動多是主辦方為迎合大眾心理設計的秀,更多在於商業目的,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國人心理的“市場需求”,但卻很難使其轉化為真正的民族自信。

  不得不說,“東亞病夫”在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中痕跡太深刻了,它一直是中華民族在近代所受挫折的象徵,當時全面反傳統的背景之一就是國民體魄和精神的衰弱。國人一直希望在形式感上徹底摘掉“東亞病夫”這個標簽。雖然如今的中國已經躋身大國行列,但畢竟時間太短,而大國國民心態的培育需要時間,它往往滯後於政治經濟的發展。

  弱國心態通常有兩種表現,這是兩種極端情緒的交織。其中一種是民族主義情緒過度膨脹,“動不動就喊打喊殺”,往往過度敏感或充滿被動防禦心態。另一種是充斥崇洋媚外思想,覺得外國月亮就是比中國的圓。互聯網上炒作的德國良心下水道、俄羅斯免費分房、古巴全民免費醫療等均屬此類。

  弱國陰影纏繞著中國人,歷史挫敗感代代相傳,甚至在文化作品和教科書中都有體現。當年不少對中國“國民性”的貶抑和對傳統社會負面因素的強調,都是拿現代化後的西方來對照尚處於傳統社會的中國。這其實是把“時間差”看成了“空間差”,把中國後發的現代化理解為民族性格問題。即便是在現在,中國的很多媒體仍然習慣專揀外國輿論說的好話來轉述報道,其實仍是這種心理的反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