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這些女科學們能改變世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9 12:55:25


  說到科學家,你的腦海中會呈現怎樣的形象?一名穿著實驗工作服的白人男子?相信讀了本文之後,這一傳統的形象會有所顛覆。

  放眼各國各地,很多人仍然不相信女性能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上有所建樹。在波士頓 生物醫藥研究機構,年輕的男性科學家往往能獲得兩倍於其女性同行的贊助金額。在全世界的研究人員中,僅30%為女性;在美國,STEM相關崗位的女性占比也低到25%。實際上,一份調查顯示,67%的歐洲人和93%的中國人都不相信女性能從事科學研究。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生物化學家Tim Hunt甚至說,女人在實驗室純粹是“搗亂”。

  然而,上圖的12位科學家,她們來自5個國家,研究的領域不可謂不廣泛,包括天體物理學、生物學、基因學、考古學、醫藥學、冰河學、數據科學等等,更重要的是,她們都是女性。這幅攝於2015年的照片想要強調一點:科學世界中存在巨大的性別差距。海洋生物學家Kristen Marhaver吐槽說:“就在這周,一位出租車司機問我,當你告訴男人們你是科學家的時候,他們會作何反應?因為你看上去不像個科學家。但是在這張照片里,我看到我們每個人的眼睛都在發光,所以我說道,不,先生,你看這就是問題所在,我看上去分明就是一名科學家。”

  以下我們向各位讀者介紹幾位卓越的女性科學家以及她們各自的成果。

  1. Renée Hlozek——宇宙學家

  南非宇宙學家Renée Hlozek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也就是大爆炸時期遺留下的輻射,從而更好地了解宇宙初期的情狀,以及它是如何形成在現在的結構——比方說,我們看到的銀河系。

  “我的研究領域與自然及宇宙的演化有關,這些都是人類理解自身的基礎。”Hlozek說道,“雖然天文學從來不是唯男性統治的學科,但我所從事的領域女性數量屈指可數,很多時候其他科學家會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我。不過,同樣因為女性人數少,我也得到了更有力的發言權。我很驕傲能成為有志於科學的年輕女性的楷模,並且期待有一天,能看到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領域的男女比例實現對等。”

  2. Janet Iwasa——分子動畫師

  我們了解很多有關分子運動過程的知識,卻無法直接觀察。分子動畫師Janet Iwasa的工作就是,製作出豐富、多彩、有趣的3D動畫,讓人們能夠直觀地了解分子的形態、運動和互動過程。同時,也讓科學家能實現理論的視覺化,方便複雜的科學知識在普通大眾之間的傳播。在工作時,Iwasa會使用高端動畫軟件。為了幫助科學家運用視覺化技術,她還開發了一款免費的開源3D動畫軟件工具Molecular Flipbook。結合這款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更直觀、迅速地製作出分子假設模型。

  “製作分子動畫的女性們其實是在支持令人更為驚嘆的科學研究——從理解宇宙的誕生,到找到遠古人類患癌症的證據,再到保護需要幫助的瀕危物種,等等。”Iwada說,“我研究的課題太小了,但無論多麼細微,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讓世人看到,我們複雜、美麗的細胞內部世界。”

  3. Katie Hunt——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

  22歲時,古生物學家Katie Hunt被診斷出卵巢癌,自那之後,Hunt開始醉心於研究遠古人類是否也受癌症困擾。在查閱古代記錄,分析遠古人類遺跡之後,Hunt找到了古人得癌的證據。最早有記錄可循的癌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而骨骼中的癌症遺存則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但是,這些證據卻因為缺乏相應的工具而得不到科學分析。

  於是,Hunt和其他三位女科學家——Casey Kirkpatrick,Jennifer Willoughby和Roselyn Campbell攜手,成立了古生物學研究機構,致力於為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和癌症驗證人員搭建平台,推動建立科學研究的標準,探索科學研究的手段。同時,這也是一個開源數據庫,能夠找到各個時代和地區的人類患癌資料。隨著古生物學的興起,越來越多人開始探索生物、文化和環境對疾病演變的影響,這也能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相關的預防和治療手段。

  “生物人類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學科,當前這一學科的研究人員大多是女性,我很榮幸每天能和這樣多智慧、傑出的女科學家共事。”Hunt說,“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性別歧視仍然存在,但在我研究的領域,女性科學家是非常常見的,也是極受歡迎的。”

  4. Marcela Uliano da Silva——計算生物學家

  從亞洲來到南美的蚌類,正在破壞亞馬遜河流的生態系統。

  巴西計算生物學家Marcela Uliano da Silva所從事的研究,主要是關於蚌類的基因組序列,從基因上防止這些貝殼生物附著於河流中。這是一場和時間的爭奪戰,蚌類於上世紀90年代來到南美,讓河流系統苦不堪言,甚至改變了水生生態系統,破壞了工業設施和基礎設施。如今,蚌類距離亞馬遜盆地的只剩下了150千米。蚌類一旦遷移至此,不僅亞馬遜地區將受重災,甚至整個地球都要面臨健康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