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樊錦詩:我心歸處是敦煌
http://www.CRNTT.com   2019-10-22 15:43:24


樊錦詩(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她是備受寵愛的江南閨秀,是風華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卻奉獻了大半輩子的光陰守護著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人們親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兒”,她卻說,我其實也想過離開。然而,在每一個荊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選擇了堅守。她是樊錦詩,1963年北京大學畢業,進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歷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為敦煌文化的研究、保護和傳承奮鬥了56個春秋,並且還在繼續做著貢獻。2019年,國慶前夕,樊錦詩先生獲頒國家榮譽稱號勛章。

  日前,譯林出版社推出了《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這也是她首次直面讀者,親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該書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顧春芳執筆。2019年10月21日,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樊錦詩本人出席活動。面對大家的稱讚與崇敬,樊錦詩是謙虛的,對她而言,她一生掛念的,至今仍在為之奔走的——仍是敦煌。

  文物保護學者的心靈史

  “我的經歷很簡單,出生在北京,上海長大,北大求學,到敦煌工作。我從來沒想過我要寫什麼自傳、回憶錄。”在新書發布會現場,樊錦詩做了20分鐘的發言,雖然幾次推說自己年紀大了,可是在發言中每位觀眾都能感受到她幹練的性格與深厚的學養,以及她對敦煌毫無保留的愛。

  真正讓她動念寫自傳的,除了這些年友人的建議之外,還有一種責任感。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把她在敦煌研究院工作幾十年見證的歷史寫下來,把那些和研究院前輩、同仁一起工作的故事記錄下來。她講到在工作中看到常書鴻院長、段文傑院長為敦煌所做的一切,講到在政治不太平的年代堅守敦煌的研究者恪盡職守,講到在條件依舊艱苦的情況下,依然有人深入大漠,默默無聞地把一生奉獻給敦煌:“他們對敦煌的愛真的是發自內心。敦煌能從老照片的廢墟裡,走過70年,到如今建成敦煌研究院,真正是這些老先生們帶頭留下來的。他們為之奮鬥,白手起家,無怨無悔。我們這些後生呢?好像也要做點事兒。”

  於是這本自傳就在她的講述和執筆者顧春芳的記錄中開始了。作為執筆者,顧春芳說,《我心歸處是敦煌》是她研究寫作生涯中格外不同的經歷。撰寫《我心歸處是敦煌》花費了四年時間,“用四年的時間為這樣一位令我發自內心尊敬的人寫一本傳記非常值得。我並不是研究敦煌學和考古學的學者,寫作這樣一本書要重新學習,要做許多的準備。敦煌學的相關文獻,敦煌藝術的相關研究,考古學的相關知識,壁畫保護的理念和方法都是需要我逐一深入了解的領域,無論做多少準備都是不夠的。”顧春芳說,寫作樊錦詩的傳記她必須了解敦煌的學術史,但她並非寫敦煌的學術史,“我要寫的是一個對敦煌學的方方面面有廣泛研究並一生踐行的文物保護學者的心靈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