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家堰到迥程堂──探訪馬英九原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8-20 14:53:30  


官方新華社特別發稿,報道馬英九的原鄉--湖南省湘潭縣馬家堰鄉。
  中評社香港8月20日電╱新華社今日發表專題文章《從馬家堰到迥程堂─探訪馬英九原鄉》, 全文如下:

  在颱風“珊瑚”帶來的甘霖與秋涼中,記者乘坐的烏篷船沿著湘江溯流而上,停靠在湖南省湘潭縣馬家堰鄉一個古老的碼頭邊。從馬家堰到衡山嶽雲中學的迥程堂,是新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祖輩生息之所、父輩早年求學之地。

  沿著青石板階梯拾級而上,湘潭縣馬家堰鄉寺門前(俗稱地名)通往湘江的碼頭仿彿仍“定格”在半個多世紀以前。渡口兩只石獅子被風化得只能依稀分辨眉目,三塊近百年前的大石碑銘刻著包括很多馬姓人氏在內的馬家堰人當初捐資興建碼頭的功德,其中包括馬英九的祖父馬立安。一株樹冠以下被蟲蛀、雷電擊燒得完全中空的古老大槐樹佇立在碼頭的制高點。

  85歲老人侯玉昭領我們到碼頭南面不到100米處的一片荒草地。老人用拐杖撥開亂草,一段殘牆赫然出現。“這就是馬英九的父親馬鶴淩家老房子的院牆。”馬氏親屬說,按照《扶風馬氏五修族譜》的記載,馬氏祖屋當稱“扶風堂”,早年供奉著“扶風馬氏祖先神位”。

  村民們告訴記者,馬英九的祖父馬立安當年不僅經營鑄鐵鍋廠,還擁有米廠和南貨雜品店,此外,殷實的馬家當年置有大約300多畝地。

  馬立安安葬在太王山、王毛山、烏龜山之間的青青田壟上。記者看到,這座建於1928年,以漢白玉石碑、花崗巖石柱和糯米混合“三合土”打造的墓園基本完好如初。

  在馬家堰,馬氏族人絡繹於途。現居湘潭縣城的老中醫劉肇禮副教授是馬英九的嫡親姑表兄。記者見到他時,這位63歲的老人正在給一位街坊看病。醫寓牆上,馬鶴淩蒼勁有力的書法撰寫的四幅條幅很引人注目。“這是舅舅為了懷念我的母親含淚寫下來的。”劉肇禮說。

  劉肇禮1990年曾前往臺灣探親,期間在馬家一住就是3個月。“馬英九的母親是長沙人,舅舅、舅媽、英九表弟居家生活,講的都是地道的長沙話。”

  而對馬鶴淩成長影響最深的莫過於南嶽衡山腳下的嶽雲中學。由著名教育家何炳麟(迥程先生)創辦於1909年的嶽雲中學曾經培養出丁玲、賀綠汀、楊開慧等名人。

  對於馬鶴淩這位“初45班、高23班”校友,學校有關人士如數家珍:“馬鶴淩先生1935年至1940年在我校就讀,體育、物理、歷史和國文是他的強項。”在嶽雲中學初中部──迥程堂,校友會負責人對記者出示了當年的成績單。

  原嶽雲中學校長,現年81歲的余為騏老先生說:“在當時的體育主任楊一南老師的培養下,馬鶴淩還是一名國家級運動健將。”據瞭解,馬鶴淩初中二年級就奪得湖南省運動會萬米冠軍。其後又在湖南省運動會中奪得400米、800米、1500米和10000米四個冠軍。全國運動會再次拿到“全能大滿貫”後,蔣介石親書“勝利第一”給他做獎品。“馬鶴淩把國學、體育精神灌輸到了馬英九身上。兒時的馬英九,天天隨父晨跑,這個傳統保留至今。”

  馬英九繼今年開創“民族之旅”的連戰之後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在鄉黨間引起很大震動,他們一致寄望馬英九能為維護兩岸和平、促進中國富強和統一大業作出貢獻。

  鄉親們說,湘潭鄉村公路改造工程舖設的新水泥路面離馬家堰寺門前只剩下大約1公裡了,馬英九一家如果能回來,肯定能走上新修的水泥路。時下,從馬家堰到南嶽衡山,每個人都希望馬鶴淩、馬英九這對“父子檔”能攜全家“回鄉看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